(936)旁觀自己
前不久,我又參加了一個聚會,聚會自然是少不了酒局。我擁有一次痛飲的機會,我不由得陶醉其中。聚會后,我存在心底的印象是酒很美味,酒后的我的表現(xiàn)也無懈可擊。雖然一起聚會的朋友有的說“你的表現(xiàn)有點失常哦”,我依舊信心滿滿地回答“你們怕是喝多看花眼了”。哪怕朋友們對我搖搖頭,我對自己依舊有著強大的信心,那份信心似乎是不可動搖、不懼打擊的。
沒多久,有朋友精心制作了聚會的視頻,聚會里的點點滴滴被清楚地記錄。那是我第一次在視頻里看到自己,準(zhǔn)確說是第一次在視頻里,看到有點小醉的自己。坦白說,我有點不認識視頻里的自己,不僅是喝醉后臉紅,而且站都站不穩(wěn)還要到處晃晃,而我說的那些話、跟朋友開的那些玩笑以及想都沒想就許下種種諾言,完全不是生活中真實的我的個性。
話說“旁觀者清,當(dāng)局者迷”,曾幾何時,朋友們委婉地勸誡,我卻絲毫都聽不進去。而當(dāng)我有機會正視自己時,才發(fā)現(xiàn)那些盲目的自信其實很脆弱,而自己真的也沒有想象中的完美。說到底,隔著視頻看著陌生的自己,何嘗不是一種旁觀者的姿態(tài),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看自己,才讓我得以清醒而清晰地與自己邂逅,然后對自己有了全盤認識的契機。
在職場,我們埋頭苦干、單打獨斗,總認為自己就能開創(chuàng)新局面,身邊的同事是同事也是對手,還是不要太親密無間為好;對家人,我們從來不吝嗇于金錢的給予,還常常以為足夠的家用比常回家看看要重要得多;對戀愛,我們不知不覺弄丟了最初的耐心和細致,甚至連最甜蜜的浪漫也漸行漸遠,殊不知自己不經(jīng)意的怠慢,傷害著最愛你和你最愛的那個人。
其實,我們最缺的不過是旁觀自己,讓最初的自己不會迷失在行程,對當(dāng)下的自己有足夠的認識。旁觀自己是一種最好的角色轉(zhuǎn)變,讓當(dāng)局者開始認真地“圍觀”自己,這是對自己最好的審視和剖析,它能讓自己找到重新出發(f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