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7 11:06:09| 分類:
歷史知識 |字號
訂閱本文轉載自哥們干杯
《晚清十大佬的生存智慧【感悟人生】》晚清十大佬的生存智慧【感悟人生】
對于歷史,每個人都只是一個過客,辦完了自己的事,就會離開。辦事有三種方法,對的方法,錯的方法,還有“他們”的方法,他們的方法,已經超越了對與錯這個簡單的境界,形成了獨特的智慧。憑美這獨特的智慧,他們在晚清的政治危局中自由博弈……這本書,講的就是他們的故事和他們的方法。
本書以輕松活潑文筆,記述了晚清時期的強人,生動有趣地傳述了他們在多變的晚清危局中逐步成為政壇大佬的人生經歷,更著重解析了他們成功做出的方法,探討了他們的人生特性,使讀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了這些人在晚清的政局博弈中,怎樣努力進取,怎樣成為令人羨慕的時代之王。
◆
第一章 曾國藩:特色的創業之路曾國藩的成功是典型的“厚道又精明”人的成功,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就是“以樸拙之人而講權術”,在錯綜復雜的人際中,把精明掛在臉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樸拙一點,“傻”一點,會使人感到踏實,反倒受人歡迎。當然,這種“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種低姿態,一種掩飾。
◆
第二章 李鴻章:在死棋局里博弈李鴻章是個非常地道的現實主義者,出來混就是為了當官,當大官,這是他經常的表白,痞子思想是他的外交哲學,龜縮大法是他的保官秘籍,自然,從曾國藩老先生那學來的“挺”經也不無用處,所以他的一生非常成功,“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成就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
◆
第三章 左宗棠:激情無限的狂人左宗棠是晚清政壇的一支奇軍,他本來是一個點背的人,四五十歲了都還沒考上進士,這樣就進不了官場核心,讓他很郁悶。但是牛人自然都是有辦法的,他的發跡來源于一句著名的廣告詞:“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這一句詞兒太牛了,讓左宗棠名聲鵲起,成為大家都期待的神奇人物。
◆
第四章 胡林翼:幾乎被忽略的強人胡林翼,一個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的“問題”青年,忽然間變成了大清帝國的頂梁柱。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人可以偶爾放松一下自己,但是千萬不要把放松變成放縱,更不能以此為寄托,聰明的人懂得適可而止,懂得找準自己的方向。在他們準備大干一場之前,這種“荒唐”的游戲只不過是一種調劑,一些有趣的經歷而已。
◆
第五章 張之洞:圓潤的不倒翁張之洞一生真是充滿傳奇色彩,他本是清流黨出身,最后卻變成洋務運動的殿軍人物,戊戌變法時他和維新派打得火熱,但是最終不僅未受絲毫牽連,反而升官發財,順便還出了一本書《勸學篇》,大出其名。光這一點,就夠人激動的了。清流以言官居多,主要是“口活”,這個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干的,而張之洞卻自有一套,他平時發言,不像別的言官一樣動不動就以大帽子壓人,而是講道理擺事實。
◆
第六章 榮祿:政壇上的野狼在斗爭中,榮祿只認一個字-“狠”,任何對他有威脅的人他都要想盡辦法弄掉,維新派自然就不用說了,就連李鴻章,最后也被他逼得靠邊站。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連慈禧也敢忽悠,慈禧想廢光緒另立端郡王載漪之子為帝,被他忽悠得只立為“大阿哥”(太子),然后他縱容載漪父子上竄下跳與八國聯軍對抗,而他卻在戰爭中做小動作,最終載漪父子灰飛煙滅,他榮祿卻是護駕有功,更加重用。
◆
第七章 袁世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袁世凱是個典型的為政治而生的人,所以能夠風云際會,翻云覆雨。這種人沒有原則、沒有立場、甚至于沒有個性。當權者的原則就是他的原則,“老佛爺”的立場就是他的立場,至于個性,那更得像變色龍的顏色一樣隨時改變。對于這種人來說,試圖了解他是徒勞的,因為他們的情感就像川劇“變臉”一樣,隨心所欲,收放自如。有如此手段和道道,再加上深諳“厚黑學”真諦,袁世凱在晚清這汪政治渾水里是游得自由自在,最終跳上龍門,登上大位。
◆
第八章 翁同龢:攪局之王帝師翁同龢是個職業的“攪局者”,如果碰到這樣的對手,你得加倍小心,因為這種人難對付。這難就難在他就像一個刺猬一樣,你找不到地方下嘴,但是他卻能隨時刺你一下,讓你不得安生。翁同龢出身名門望族,是兩朝帝師,身世顯赫,家道殷實,不貪錢財,所以無欲則剛,不怕“紀委”來查,而且是南派清流領袖,占據了道德高位,隨時都能放你一炮。所以這時他的中心工作就是拆對手的牌,只要你李鴻章、榮祿和不了,那就等于是我翁同龢和了。
◆
第九章 盛宣懷:時代之器,曠代紳商盛宣懷這個人,他是大清帝國當之無愧的第一號買辦,正而八經的紅頂子商人,經手的企業可以說是海了去了,到手的銀子也海了去了,然而他這個“官商”的“官”字成分要更重些,沒有這個官字,他也成不了商父。盛宣懷的訣竅就是“靠”,大生意一定要有大靠山,有多硬的后臺,就有多大的生意。反過來,經濟上的紅火,又能為政治上的發達提供財力支持,這就是屢見不鮮的“帶病提拔”。
◆
第十章 張謇:狀元也能下海張謇是一個成功的“儒商”,這個昔日的狀元郎,習慣與八股文打交道的文人突然用數字說話,向世人展現了他的實力。其實張謇的出道并不順利,首先是在科考路上受盡磨難,最后雖然中了狀元,但只能投身他的老師翁同龢率領的清流陣營中去,自然是不得權勢,備受打擊,但是張謇卻能另辟蹊徑,棄政從商,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附:曾國藩生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