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最后一天,2017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在新年聯歡晚會上揭曉。他們有的是個人,有的是群體;有的潛心科研,有的追求藝術;有的自強不息,有的自我突破;有的走遍祖國送去愛與溫暖,有的走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他們是清華莘莘學子的代表與縮影。
清華人可以是科學家,也可以是藝術家,是體育健將。萬蕊雪在博士四年里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科學》發表論文6篇、《細胞》發表論文2篇,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胡耀文是清華物理系歷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學”滿分的學子,雖然才大四卻已發表9篇SCI期刊論文;美術學院繪畫系博士生于婉瑩用素描描繪清華景色,展現清華精神;“女神”依曼用歌聲抒發熱愛,用舞臺呈現自我,三年多里為清華帶來120余場精彩演出;王子承從博士階段開始零基礎學習擊劍,四年后勇奪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冠軍……他們,用親身經歷實現了在清華成長的N種可能。
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朱曉鵬遭遇生活重大變故,忍耐著身體的疼痛堅持學業的同時,致力于促進學校的無障礙設施更加完備;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曹真頑強與聽力殘缺抗爭之余心系公益,用自己的美術特長為小學孩子們美化校園。他們并不孤獨——在朱曉鵬和曹真背后,有很多像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粉刷匠工作室協會這樣致力于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的學生社團。2017年,已經有30年光榮歷史的清華大學紅十字會學生分會打造了全國首個全球健康海外移動課堂,聯合北京13所高校將艾滋匿名檢測服務引入校園。成立17年的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創新宣講形式,在黨的十九大后累計開展宣講100余場,覆蓋10000余人次,以學生視角為社會傳播正能量。他們是“行勝于言”的有力代表。
清華人心系祖國,胸懷世界。清華大學2015年入伍在校生于2017年9月退伍返校,他們在部隊期間全部立功受獎,從優秀學子到堅強軍人,退伍不褪色。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布衣博士”吐爾孫·艾拜回到祖國南疆駐村,用行動踐行“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新聞學院本科生李亞東遠赴非洲采訪并創辦雜志,環境學院盧煒媛成為亞歐外長會議中首位當選青年代表的中國學生,他們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讓世界聽到中國青年的聲音。
每年清華大學年度人物評選結果都在年末的新年晚會揭曉,因為這不僅是對過去一年優秀學子的嘉獎,更是對未來一年所有清華人的鼓勵與希冀。
自1月22日至2月25日,“清華映像”欄目進入假期運行,每周更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