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心情突然不好起來。不是因為惡劣的天氣,也不是因為生活中煩心的瑣事。總之,就是無緣無故的情緒一下子低落,一種無端的空虛和失望猶如屋子里升騰的煙霧,漸漸彌漫開來,充斥了全身的每一個毛孔,叫人的心懸在半空,沒著沒落。有時候,夜半醒來,這無端的空虛和失望就如無邊無際陰冷厚重的黑暗一樣,包圍著壓迫著我的每一個神經元,窒息地喘不過氣來,讓我逃無可逃。
這種壞心情常讓我是滿臉憂郁的神色,少享受了許多生的快樂和幸福。
為什么呢?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俗語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四十是人生的分水嶺。過了四十,身體和精力都開始走下坡路,不如從前。前幾年很少生病的人,這以后疾病漸漸多了。記憶力很好的人,四十以后好多剛記住的東西,轉眼間就忘了。原來一跳三尺高的人,從此以后漸漸地做什么都腰來手不來的樣子了。
進入四十后不久我就有了一種莫名的恐慌。我仿佛聽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河匆匆東逝的聲音。我仿佛看見自己的生命之花漸漸凋謝。我也仿佛感受到了一位在微風中飄散著須發的老人,站在河邊無奈地感慨——“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
是那樣的心痛,是那樣的悲哀。
他想起了什么呢?他又為了什么呢?
是感慨培養的賢人少?是感慨著述不夠多?還是感慨天地間的大道領悟不夠透徹?
哦,生命是這樣短暫,歲月是這樣的難以挽留和把握啊。
回顧過去的四十年,除去童年、少年、青年時代讀書求學的二十年,參加工作,在社會上摸打滾爬有二十幾年了,至今一事無成。那逝去的歲月,恍如昨天,恍如白駒過隙。
在這二十年中,工作之余,每天除了和同事貧嘴耍笑、斗酒打牌,混日子外干過什么正經事?
——讀點書,豐富學識,開闊眼界,提高修養,沒毅力。
——努力鉆研業務,做一個對同事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人,沒信心。
——學生意,為家里創造財富,為他人提供便利。沒本事。
……
什么都想過,什么都沒去做。
二十年就這樣在平平淡淡、碌碌無為中過去了,除了臉上多了些皺褶,頭上添了幾根白發,性格中多了幾許世故和圓滑外,沒有留下一點值得留戀、值得回憶的東西。回想青少年時代的夢想,是那樣模糊那樣遙遠。
這是為什么呢?
古人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辯證法說,事物地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想起這兩句話,我感慨無限。——哦,大概是生活中的誘惑太大太多,吸引我忘記了向前走路;抑或是人生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消磨盡了我的勇氣;或許還有別人的終南捷徑讓我的意志發生了動搖;……
——哦,就是它們讓我逐漸放棄了一直堅守的底線。準確的說,是它們讓我的底線一點一點的不斷松動,最后徹底失守。我也就由麻木到放縱再到沉淪。最后變成了一個連自己都不認識,甚至鄙視的人。
我忽然明白,人一生中必須要堅守一些東西,像做事目標專一、腳踏實地……等等優秀的品質。放棄了,人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就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品性。
我忽然明白,有的人不就是用這些品質去改變環境和別人,贏得精彩的人生嗎?有的人不就是在環境的壓迫下不斷地退讓逃避最終丟掉了這些品性,迷失了進取的方向嗎?
二十年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啊!?今后我還會逃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