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養生文化不僅內容博大精深,更重要在于它的主旨始終如一的屬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努力營造“萬物并肩而不相害”的生態環境,因此古人創立的中醫學養生理論也是在充分認識人的肌體機能并掌握其生長、發育、衰老過程的基礎上,遵循著“陰陽平衡,動靜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節飲食,調情志,調和氣血,補益五臟,道法自然,自然養生”的客觀規律。具體到每一天就是要“因天之序”即按照人體的本性去做,什么時間做什么時間的事:
一、 子時 ( 23點――零晨1點 ) 膽經當令
“當令”就是值班,在這個時間是膽經在主持工作,所以叫膽經當令。膽經的氣血在子時最旺,這個時候是陰陽轉換的時期,陰氣最重,陽氣剛開始生。在中國古代文化,非常重視這個時辰。子時是一陽初生,恰恰是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在《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決于膽”,就是取決于膽經此時的生發。膽雖然主生發,但是這個時候陽氣還特別小。雖然小,就像小老鼠一樣,非常活躍,蘊藏著朝氣蓬勃的氣勢,這就是那么一點點少陽,就如同太極圖里白魚最尖的那一點,叫少陽之火。那點“火”是所有陽氣一個根本的東西,是生發力最足的地方,一天陽氣的生發都要從這里開始。這也是十二生肖以鼠為首的原因。
子時少陽之火初燃,就這么一點點頑強生命之光一定要善加保護,不要讓它折損了,所以古人一再告誡后人:早茶、晚酒、五更色為人生三大禁忌,因為“子后行房一當百、虛癆弱損元陽虧”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子時膽汁代謝旺盛,膽汁為清凈精微之液,故《靈樞•本輸》說:“膽者,中精之府”。 膽汁由肝產生而“臥則血歸于肝”,也就是說此時只有睡眠好,肝膽功能旺盛了,膽汁代謝才能正常進行。“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之前入睡者,晨起頭腦清醒,思路敏捷,面色紅暈。反之長期熬夜或膽汁濃縮的人,總是頭昏腦漲、糊里糊涂,做事猶豫不決,面色灰暗。
子時以后生產于肝臟的膽汁注入膽囊儲存起來。在進食以后 ,向小腸排泄以促進水谷的消化和吸收。膽的排泄有賴于肝臟疏泄功能的控制和調節,肝氣郁結則膽汁排泄不利,可出現胸脅脹滿、食欲不振、厭食油膩等;膽汁的排泄有助于脾胃的運化,對于不吃早餐的朋友,就會膽汁上逆,出現惡心口苦,長期下去還會造成膽汁返流性胃炎;不僅如此,不吃早餐還會導致排入十二指腸的膽汁夾雜著其它消化液返流進入膽囊,造成膽囊炎、膽壁增厚、膽囊息肉等。
膽為六腑之一,又屬奇恒之腑的性用。從臟府的性用而言,臟為陰,腑為陽,二者皆有偏性,故五臟主藏精氣而不瀉,六府主傳化物而不藏。而唯獨這個膽與眾不同,它既具六腑之性,即瀉而不藏,同時又具五臟之性,即藏而不瀉。一府而兼兩性,不偏不倚居乎中正。正因為這樣一個特性,《素問•靈蘭秘典論》將膽封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所以,膽的這個“中正之官”不是隨便就封的,你要真能不偏不倚,你要真能處乎中正。你才能準確作出決斷,你才不會徇私偏袒,你才能不貪贓枉法。另外, “膽”字的聲符為“旦”,日出地者為旦,旭日東出,普照大地,所以‘旦’即明也。而唯其明者,方能行司決斷。你不明,你昏庸,你財迷心竅,哪你的決斷就會禍害人間。膽為中正之官,膽主明,膽又為清凈之腑。因此,膽的這個功能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清正廉明”;而事實上也只有你的膽囊是健康的,你的膽汁是清純的,你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明”,你的決斷才最正確。所以,學習中醫學,它不單是生理學、生命學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它涵括了倫理學、社會學的問題,這便是《素問•靈蘭秘典論》向我們展示的社會醫 學模式。
子時的膽經氣血充盈,膽經即足少陽膽經。“少陽”之義主要取決子時膽經的生發狀態;足少陽膽經分布身體兩側: 從人的外眼角開始,一直沿著人的頭部兩側,然后順著人體的側面下來,一直走到腳的小趾、四趾。我們疲勞時喜歡手臂高舉,就是抻拉膽經以振奮陽氣的一個動作。我們打一個哈欠以后,人就顯得精神一些,這也是膽氣生發起來的象。我們有事情想不清楚、決斷力不夠時候,經常會做一個動作――撓頭,其實我們撓的地方正好是膽經經過的地方,就是刺激膽經而幫助決斷。
沿著膽經上容易出現的毛病:臉象蒙了一層薄薄的灰塵(夜生活)、口苦(膽汁上溢)、喜歡唉聲嘆氣(肝氣淤滯影響膽汁疏泄)、頭兩側痛、腮痛、鎖骨窩腫痛、腋窩腫疼、心脅痛不能轉身、腿部外測致外踝前及各關節都疼痛、腳面外測發熱、足小趾不能活動(膽經淤阻),出汗打寒顫(足少陽主樞機不利,影響陽明、太陽的開合)。
膽經的毛病調理要以內清外調為主。定期清理膽囊中陳腐的膽汁和結石,改善膽囊、膽管內環境,減少膽汁的上逆與返流是有效預防炎癥、腫瘤、結石的關鍵措施。外調以健身拍打為主要方法,可以刺激膽經,打通經絡氣血通道,能有效預防和調理因膽經淤阻而導致的一系列毛病,尤其對于改善氣血兩虧癥狀和緩解消化不良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拍打調理要堅持定時、定量、定位才能取得可靠的療效。定時即早上7-8點,晚上9-10點;定量即每次拍打不低于40分鐘;定位即沿著肩部――腋下――肋――脅――大腿外測――小腿外測――外踝自上而下交替拍打,然后對于重點穴位要有選擇性進行多次重復拍打:
圖一、足少陽膽經
1、肩井穴
拍打肩井穴能很好緩解肩關節的緊張和肌肉僵硬的感覺,它能把從脖子到肩關節那條線給放松了。對于調理“電腦病”、肩周炎、頸椎病有很好效果。牙痛時,拍打肩井穴也會立馬見效。
2、陽陵泉
古書里講“筋會陽陵”,而筋主關節運動,因此關節障礙尤其是膝關節出現毛病要多拍打陽陵泉。而且肝主筋,拍打此穴能疏肝利膽,同時陽陵泉之下有個膽囊穴,兩處合在一起每天堅持拍打能有效的預防慢性膽囊炎的發作。還有就是老是返胃酸、吐酸水、打酸嗝的人拍打時再配合足三里、中腕穴效果更佳。
3、懸鐘穴
本穴又名絕骨,“髓會絕骨”髓之精氣匯聚于此穴,是為膽經大穴,長期拍打懸鐘穴有疏肝解郁、理氣止痛的功效。對于經常生悶氣的、抑郁寡歡的、腹滿脹悶要多多拍打此穴,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