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區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臺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路橋分局
臺州市路橋區統計局
(2022年05月13日)
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區于2018年9月起全面開展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工作?!叭{”依據《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實施方案》,按照“全市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鎮(街道)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模式,統一采用土地利用分類標準、統一應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為調查底圖,利用現有的基礎資料和調查成果,創新應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質量管控,經歷初始調查和統一時點更新兩個階段,全面完成調查任務。“三調”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集了4.45萬個調查圖斑,全面查清了全區國土利用狀況,掌握了各類國土資源家底。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主要數據成果公布如下:
(一)耕地8950.56公頃(134258.40畝)。其中,水田8718.14公頃(130772.10畝),占97.40%;旱地232.42公頃(3486.30 畝),占2.60%。耕地面積占全區前三位的鎮(街道)為金清鎮、蓬街鎮、橫街鎮,占全區耕地的74.65%。
路橋區耕地均位于一年三熟制地區。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8903.31公頃(133549.65畝),占全區耕地的99.47%;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2.35公頃(485.25 畝),占0.36%;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0.44公頃(156.60畝),占0.12%;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76公頃(41.40 畝),占0.03%;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7公頃(25.50畝),占0.02%。
(二)園地2343.53公頃(35152.95 畝)。其中,果園1896.47公頃(28447.05畝),占80.92%;其他園地447.06公頃(6705.90 畝),占19.08%。園地面積占全區前三位的鎮(街道)為桐嶼街道、峰江街道、螺洋街道,占全區園地的77.7%。
(三)林地2750.66公頃(41259.90畝)。其中,喬木林地2096.15公頃(31442.25畝),占76.21%;竹林地39.36公頃(590.40畝),占1.43%;灌木林地244.52公頃(3667.80畝),占8.89%;其他林地370.63公頃(5559.45畝),占13.47%。林地面積占全區前三位的鎮(街道)為金清鎮、桐嶼街道、峰江街道,占全區林地的 69.36%。
(四)草地1102.02公頃(16530.30畝)。全部為其他草地。草地面積占全區前三位的鎮(街道)為金清鎮、蓬街鎮、桐嶼街道,占全區草地的96.27%。
(五)濕地2686.59公頃(40298.85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路橋區不存在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和沼澤地;沿海灘涂2679.47公頃(40192.05 畝),占99.73%;內陸灘涂7.12公頃(106.80 畝),占0.27%。濕地均位于蓬街鎮、金清鎮。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913.82公頃(163707.30 畝)。其中,城市用地3675.85公頃(55137.75 畝),占33.68%;建制鎮用地2596.27公頃(38944.05 畝),占23.79%;村莊用地4354.11公頃(65311.65畝),占39.89%;采礦用地179.57公頃(2693.55 畝),占1.65%;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 108.02公頃(1620.30畝),占0.99%。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占全區前三位的鎮(街道)為蓬街鎮、金清鎮、峰江街道,占全區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50.48%。
(七)交通運輸用地1859.05公頃(27885.75 畝)。其中,鐵路用地129.66公頃(1944.90畝),占6.97%;軌道交通用地33.02公頃(495.30畝),占1.78%;公路用地988.47公頃(14827.05畝),占53.17%;農村道路423.9公頃(6359.40畝),占22.81%;機場用地270.63公頃(4059.45畝),占 14.56%;港口碼頭用地13.31公頃(199.65畝),占0.71%。交通運輸用地面積占全區前三位的鎮(街道)為蓬街鎮、金清鎮、路南街道,占全區交通運輸用地的59.09%。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096.14公頃(31442.10 畝)。其中,河流水面1062.74公頃(15941.10 畝),占50.70%;水庫水面182.06公頃(2730.90 畝),占8.69%;坑塘水面648.60公頃(9729.00畝),占30.94%;溝渠37.32公頃(559.80 畝),占1.78%;水工建筑用地165.42公頃(2481.30 畝),占7.89%。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占全區前三位的鎮(街道)為金清鎮、蓬街鎮、桐嶼街道,占全區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82.30%。
“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的調查,也是機構改革后 統一開展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叭{”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區國土利用狀況,也反映了自然資源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對存在的問題必須按照有關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綜合分析全區耕地數量和人口增長、發展需求等 因素,我區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備資源不足、耕地占補平衡困難;農保率過高、國土空間不足;土地畝產率偏低、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時,耕地數量和質量下降且“非糧化”現象上升,建設用地激增且存在大量閑置地和低效用地,耕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各(鎮)街道黨委政府要切實擔負起耕地保護的主體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防耕地“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執法快速反應機制,從嚴查處各類自然資源違法行為,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要加強耕地保護考核監督,壓實“目標責任”,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加強建設用地復耕、中低產田改造和生態修復等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空間。要多規合一,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統籌生態建設和資源分配。要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堅持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優增量、盤存量”思路,加強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閑置土地消化利用以及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工作,全力挖潛,節地增效,著力破解耕地占補平衡和用地指標不足難題。
“三調”成果是制定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規劃、重要政策舉措的基礎依據。鎮(街道)及各部門要加強“三調”成果共享應用,將“三調”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統一基數、統一底圖,發揮“三調”成果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為我區數字化改革夯實數據基礎,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來源:路橋區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