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營養補充,不僅能為體能訓練提供能量,還能加速恢復,使運動員保持健康身體和良好的運動能力。如體能訓練缺乏營養素補充,運動員身體處于被“掏空”的虧損狀態下。長此以往,其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都會降低,甚至出現疲勞和疾病。由此可見,營養素補充之重。
那么與體能訓練相關的營養素有哪些,運動員如何根據不同體能訓練內容,科學合理地補充營養素呢?
體能訓練的六大營養素
營養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六大類,它們與運動員體能訓練有著密切關系。
糖類
糖類也被稱作碳水化合物,是體能訓練最重要的能量來源,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運動表現能力。一般來說,運動員體內儲存的糖原越多,運動能力也越強。在體能訓練時,運動員對糖類的需求量是正常狀態下的20倍。
脂肪
當供氧充足時,脂肪是體能訓練長時間進行的主要能源。根據訓練項目的不同,運動員所需脂肪量不同,如果機體散熱大,需要攝取的脂肪量就大,但一般也不會超過總熱量的35%。在體能訓練中,運動員通常不需要特意補充脂肪。
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組織和修補機體的主要物質,當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體能訓練的效果,甚至引發運動性疾??;若蛋白質攝入過多,又會影響肌肉功能,使運動員機體代謝發生紊亂,產生疲勞感。
一般來說,運動員每天蛋白質攝入量在2.5~2.8g/kg體重。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機能的必需營養素。如果運動員維生素攝入不足,那么在體能訓練中耐受性就會降低,這樣將難以順利進行訓練并取得好的訓練效果。運動員要根據自身的運動負荷、技能水平等去補充自身所需的維生素。
礦物質
礦物質也被稱作無機鹽,主要包括鈣、鈉等常量元素和鐵、鋅等微量元素。當運動員在高溫環境長時間訓練時,隨著體溫的增加他們會大量排汗,這會使其體內的電解質流失,造成生理生化功能障礙,此時需及時補充礦物質。
水
體能訓練時,運動員通過大量排汗調節體溫,這樣很容易脫水,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及訓練后水分的補充十分重要,合理補水運動能力才能迅速恢復。
合理補充營養素,促進恢復
平衡膳食補充
膳食是營養素補充最基礎的途徑,平衡膳食意味著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的膳食結構,多吃主食、瓜果蔬菜、豆制品或奶制品,少吃油脂、肉類食品以及酒精、咖啡等影響中樞神經的食物,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分別控制在膳食總熱能的55%~60%(甚至70%)、12%~15%和25%~30%。
注意補充時間
營養素補充時間因不同項目,以及運動員體質及運動量的不同而異。以糖為例,籃球比賽前1h可適當補充液態糖,比賽過程中每隔15~30min補充一些容易吸收的含糖飲料等,比賽后2h內也要及時進行糖的補充,這有利于加快運動員體內糖原的恢復,從而恢復體能、保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
藥物制劑營養補充
當運動員因大運動量造成消耗過多時,僅僅依靠膳食想要快速有效恢復是很難的。要想使體能更快、更好地恢復,必須進行一定量的、有針對性的營養補充。
此時,運動員可以選擇性地服用一些藥物制劑,如蛋白粉、氨基酸、肌酸等來恢復體能和提高運動能力。這些藥物制劑屬于營養補劑,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使用藥物制劑營養素時,必須確定成分用量的科學合理性,以及藥物制劑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例如,籃球運動員補充外源性肌酸可以使肌肉更結實有力,幫助肌肉存儲能量,但如長期食用,則會使得肌肉脆性變大,在彈跳及爆發力訓練中很容易造成肌肉損傷。
膳食纖維
針對性營養補充
不同的體能訓練項目,運動員訓練恢復的營養素補充是不同的:
力量與速度訓練項目
力量與速度項目強度大、運動有間歇、無氧供能,運動員體能恢復時,營養補充一是要及時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水、鐵、鈣及維生素;二是要增加體內磷酸肌酸的儲備;三是要增加體內糖原的儲備。
耐力訓練項目
耐力類項目持續時間長、強度較小、運動無間歇,主要是有氧代謝。在進行體能訓練恢復時,首先要補充足夠的糖類,同時適當攝入蛋白質、鐵和維生素等,這有利于維持運動員體內的血紅蛋白水平和血液的輸氧量,進而提高耐力訓練的效果;其次,由于長時間訓練流失水分,應及時補充水和礦物質,避免脫水和因電解質流失造成的肌肉疲勞。
靈敏與柔韌訓練項目
靈敏與柔韌訓練對機體協調性要求高,神經系統比較緊張,同時要求嚴格控制運動員體重。運動員的營養補充不宜攝入過多的脂肪,同時注意補充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磷、鈣等。
綜合性素質訓練項目
綜合性素質訓練項目運動強度大、能量消耗高,需要運動員具備力量、速度、耐力、技巧等多方面素質。運動員在進行體能訓練恢復時,一是要以補充高碳水化合物為主,在運動前3~4h就開始食用這類食物,比賽過程中每隔20min左右進行補液;二是要及時恢復糖原的儲備,可以通過飲用含糖電解質飲料以取得充分的復水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