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于人的世界,是一永恒的客觀文明,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動物。
動物沒有主觀能動性,或者說主觀能動性不足,因而它們不能改造世界,而本屬動物的人,因為偶然地產生了自我意識,于是具備了改造世界的能力,于是人迷失了,因為人作為不屬于動物的動物,相對動物多了悲苦與喜樂的主觀情緒。
人整體迷失的另一個原因是,雖然具備了相應的能力——主觀能動性——但把能力轉變為支撐現實的自由生活,需要有成熟的以哲學為名的轉化機制。
可惜人類文明發展至今,依然無法讓這個機制自我發展成熟,從而導致人類的自由度整體不高至今,所以說,具備主觀能動性不等于直接具備全部的主體性——每個人從出生后就開始通過學習一點一點建構自己的主體性,因為少有人成功,所以人類相對于生存環境的殘酷,整體的主體性從來不足。
人人需要從零開始自己積攢自己的主體性,即便能從先輩處繼承再多財富與身份的容光也是如此,所以教育才于文明進步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這樣的教育本身就是無價的奢侈品,有再多錢都買不到,只能通過自悟獲得逐級的提升,直到邏輯天花板徹底突破后的圓融,才算得成正果。
因為人的主體性必須“自學成材”,所以積攢主體性有過程上的辛苦,所以面對變未知為已知的重重阻力,比如學校教育,就屬普及人類整體層面的已知于個體層面的未知。
遺憾的是,雖然有同樣的老師教,但學生的成績從來參差不齊,說明人的主觀能動性變現水平的參差不齊,世上哪個家庭對此不是苦樂參半?!因此而悲劇收場的亦比比皆是。
許多人因教育的先進而對人類文明極端自豪,請問看我對教育現狀的上述分析,是否還樂得起來呢?!教育是傳承,是變集體的已知為個體的已知,通過豐富個體的認知缺陷來幫助實現個體成熟,這一點,人類從建構起哲學系統至今尚不能盡善盡美,那人類面對無窮的未知又情何以堪呢?!
面對這樣的人生,能力強的人熱衷于迎難而上,越戰越勇;能力弱的人,或止步不前,或一退千里,辛苦了自己的同時,也拖累了他人——親近的和毫無關系的,都有。
因為有了表面上全然的主體性,脫離了野獸般生活的人看似文明,看似擺脫了本能的束縛而獲得了絕對自由,殊不知,在不能徹底認清本能的全部運行機制之前,人的思想根本不自由,行動的自由更無從談起,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人類一直有不可計數的自相矛盾不得正確認識,亟待通過哲學的常識化創新與修行去自主全面克服之。
人類當中的智者一直在努力克服內在、主觀的諸多自相矛盾,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自圓其說的過程。這其中,一直主導人思想,并幫人超前、超現實地實現或真或假的自圓其說的,從來是哲學,而科學無論怎樣進步,一直是幫助哲學實現目的的手段而已。
因為自圓其說的水平整體太低,所以在互相否定中全變成了偽哲學,因為互相否定的對立思想中,最多有一個是真的,這意味著雙方都是假的可能性極大。事實上,以常識化為標準,任何對立的哲學雙方當然都是偽哲學。認不清這一點,哲學當然無法實現顛覆性整體創新。
我一直在將哲學與科學進行對比分析,也在一直打壓科學而推崇哲學,不是我非要與科學為敵,而是因為世人多被某些專家厚科學而薄哲學所累,因為人脫胎于矛盾的世界,就像科學脫胎于哲學一樣,不會辯證思維的人便不是人——至少不是人之為人意義上的完人,也就是不純粹的人——不能正確認識科學與哲學關系的人,根本無法純粹地活,因為他一定無法借助科學實現思想自由,因為那是哲學的專利。
可惜哲學至今未達到整體成熟的標準,所以不純粹的人只能將就著活在妥協與茍且中。比如我,隨著覺悟的深入,開始只接受得了單純的人的單純那面兒,這讓我的交際越來越少,因為越來越不能容忍不單純的人和單純的人不單純的那面兒,因為那其中的道德綁架是我不可承受之重。
道德綁架本來也是任何人不可承受之重,但因為人的社會屬性,不得思想自由的人,必須依賴于社會的整體慣性而活——在互相綁架中相互牟利——所以在大家都看不清本質的情況下,只能見怪不怪地習以為常了。
在這樣一個沒有終極標準和道德裁判的社會里,人人皆是道德法官,結果只能讓似是而非的道德整體淪喪——誰越無道德,誰才能最終占據互害鏈的頂端,政治、經濟兩個領域都是如此。反之,在互害鏈的中端和底端,道德自然成為邏輯分析能力差的人自縛手腳的最好工具。
因為整體無道德,所以政治最終與占據經濟生活鏈頂端的群體必然達成沆瀣一氣的一致性,說官商勾結亦不為過,但我卻不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因為愚民需要被領導,所以被領導的過程性的苦是愚民必須忍受和承受的。既然是必須的,就是文明局限的本質所在,當然像自然規律一樣,無所謂善惡
至于暴動或暴亂,人們雖然都討厭之,但在發生之后也只能不能忍地忍,因為那懲罰的是一切人,不單指向為富不仁的官和商,因為官商營造的法律體系是人類共同的有劣根性向上集成的結果。顯然,只有法律所保護的階級利益徹底消失,人類才能整體得救。
我不愿在互害中主動牟取更多的利,因為那于我是不可承受之重,因為我看到,人真正的社會屬性不應該是這個樣子,更因為人的主觀能動性具備終極克服在道德綁架中互害著牟利的弊端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著規律的規定性,終會讓人在無條件利他的宗教一般的生活中實現終極利己。
在無條件利他中利己,這種思潮在宗教語境中最為易懂,但宗教之所以不能真正普及,也就是不能知行合一地指導普遍克制不了貪欲者的人生,就是因為宗教理論都是建立在脫離此生的來世天堂幸福的基礎上。
來世天堂的生活是神的,從不是人的,所以人的現世生活只能由人自己營造,即便不能超越神,與神平齊即可,這在唯物哲學看來,已經不是很難了,而我的哲學常識化努力,服務的就是這樣的目標。
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工作,自然需要更多人認可后的主動參與。用哲學完全確立人的主體性,真的很不容易,明白了這個,希望大家別在盲目樂觀于自己的茍且人生了。直面真相的勇毅才見英雄的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