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薛寶釵收服了林黛玉,不如說是薛寶釵向林黛玉投降了。因為她終于找到了讓自己走下神壇的臺階。
大家是說薛寶釵很好,可是一直以來大家對她都敬而遠之。除了史湘云,薛寶釵沒有什么閨蜜,也就是不爭的事實。誰叫她太過優秀,又喜歡教訓人。看著大家都跟待遇好,她又如何不想著走進黛玉的陣營。
大家雖說林黛玉好耍小性子,但大家似乎卻都愿意找林黛玉玩。紫鵑就成了她的第一個姊妹。史湘云起先也是跟林黛玉一房睡。香菱一來到大觀園,就去找林黛玉學詩。后來,大觀園荒涼無比,也就林黛玉能夠重振詩社,創立了桃花社。
大家發現,林黛玉性子不好,那是因為她性子直,一直都是為寶玉而惱。說林妹妹愛耍小性子的都是在吃醋的人。史湘云如是,薛寶釵亦如是。長輩們說她愛耍小性子,無非是不想黛玉跟寶玉在一起。
黛玉待人真誠,心地單純,人又幽默善良……所以,大家也就都愿意跟林黛玉靠近。
林黛玉越來越受歡迎,天長日久,薛寶釵必然就成了孤家寡人。最主要的是寶玉越來越不想理她。
現實情況的發展與她母女二人進賈府的初衷背道而馳啊。這個乖乖女——薛寶釵,也就乖不下去了。一直在長輩那里樹立美好的形象有什么用?她想有所改變,她要走進林黛玉隊伍。
薛寶釵是聰明之人,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降臨到她的面前,她立馬就抓住了。
發現林黛玉看了禁書,她沒有宣揚出去,也沒有背后告密。因為她知道與其這樣,還不如與林黛玉推心置腹地談一次。
一方面,林黛玉可能由是感激她。另一方面,薛寶釵說出自己曾經的淘氣,也在于表明自己與林黛玉是一類人,讓林黛玉從此再不用對她有所戒備。你黛玉看禁書,我比你黛玉看得早多了。黛玉由是放下了戒心。
三下五去二,薛寶釵就這么混進了林黛玉的陣營里。往后薛寶釵也確實有所放開,與眾姊妹們一起瘋,打打鬧鬧,薛寶釵也就越來越可愛了。人們感受到了她身上的活力與青春氣息。
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薛寶釵表面上似乎把一切看得很淡,但是她又有著一顆最自私的心。她心里只有她的完美。當外在的環境對其有所不利時,她便會再次毅然決然地與別人切割,管她親情友情或閨蜜情。她要做圣女,永遠做不好平凡的女子。
這其中,薛寶釵做得最決絕的就是拋棄史湘云了。想當初,她是那么樣用心拉攏收買史湘云,把史湘云從林黛玉那里搶到自己身邊。史湘云都感動得無疑回報,說有這么一個姐姐,沒有爸爸媽媽也無所謂了。
那一回,榮國府抄檢大觀園,她就自顧自地逃離了,管她史湘云今后怎么生活。再也不想著如何體貼照顧史湘云如何做事做人。
凹晶館聯詩的那個夜晚,史湘云向林黛玉抱怨薛寶釵的可恨。也確實,薛寶釵的搬走,太有點猝不及防了。只會讓人覺得她要么神經過敏,要么心里有鬼。
說實在的,賈府雖然亂了吧,但是那個中秋之夜,賈府還算一團喜慶地過節,薛寶釵也是該回來陪陪湘云黛玉等吧。可是,她就是沒有來。
如此對比,還只是林黛玉待人始終如一了,她并沒有因為史湘云曾經對她的拋棄,對她的挖苦而嫌棄史湘云。史湘云更應該與林黛玉做朋友才是。
這一切大概就是薛寶釵難得有一個好朋友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