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他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于梁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宮廷,擔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朝被西魏所滅。北朝君臣一向傾慕南方文學,庾信又久負盛名,因而庾信既是被強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地位非常的顯赫。
庾信奉命出使西魏,剛去長安的時候,北朝文人非常看不起他。庾信就拿出自己寫的《枯樹賦》給他們看。北朝讀了后才發(fā)現(xiàn),庾信是這么的有才,這么的牛掰,立刻就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當時西魏文學家溫子升寫了《韓陵山寺碑》的碑文,因為仰慕庾信的聲名,就拿給庾信品鑒。庾信讀后很欣賞,欣然為溫子升書寫了碑文。
后來,南朝的人問庾信:"庾大師,你覺得北朝的文人怎么樣?有沒有真才實學呢?"
庾信回答說:"只有溫子升《韓陵山寺碑》的碑文還可以探討一下,還有薛道衡、盧思道兩個也勉強可以說說,至于其余的文人,都是驢鳴狗叫,喧擾嘈雜而已。"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庾信對于北方文學是非常的不屑的。的確在詩歌技巧方面,北方文人落后南方太多。不過庾信常年呆在北方,心里懷著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自己的文風和詩風中反而帶上了北方詩文特有的粗礦滄桑氣質。
杜甫曾經(jīng)寫詩稱贊說:“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高度認可的是庾信結合南北文學而創(chuàng)造出的詩賦。這大概是庾信自己也想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