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沒有人能夠取代的。
作為爸爸,孩子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我們是否都是否親身經歷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是否分享了他的喜怒哀樂?
也許爸爸的工作繁忙,照顧孩子的總是媽媽;
也許爸爸的應酬太多,陪伴孩子學習玩耍的都是媽媽;
也許爸爸總是因為工作在加班,在一天之中孩子與爸爸碰不到面......
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爸爸的鈔票,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長爸爸能夠參與到其中。
研究發現:孩子智力發展的高低和父親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一天之中,與父親接觸不少于3個小時的孩子要比一周以內接觸不到6個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一個智慧型的父親,是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孩子的一生的。
隨著寶寶的不斷增長,已不再僅僅滿足于母親的生活圈子,這時,父親就成為了孩子非常重要的伙伴了。
父親可以通過游戲更好的與朋友接觸,而且在游戲結束之后,父親能夠很快轉移注意力,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有新鮮感。
所以,一直忙于工作的父親多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吧~
父親與孩子的關系不應該只是父親帶領孩子,而是兩個人相互攙扶,有的父親在孩子面前總是高高在上。
但是父親你知道嗎?孩子并不是你的附屬品,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應該學著放下身段,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來相處。
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你才能夠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更有利于建立親密的父子關系。
在繪本《我爸爸》中,作者安東尼在繪畫過程中每一次畫到這件格子上衣,都是對爸爸的一份思念和緬懷。
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父親在我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但是就是這么一個平凡的爸爸,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驕傲。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跌倒了,就想著撲進爸爸的懷抱里,爸爸會用那溫暖的手掌拍拍你,就會覺得很安心;
每次累了,就想趴在爸爸的肩膀上,好好的去睡上一覺,就會覺得很踏實;爸爸總是這么慈祥,這就是最真實的爸爸。
希望每位父親用濃濃的父愛,為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讓孩子擁有一個燦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