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教學理論在高中實踐的甚少,近些年來,本人主動主動學習科學教學理論,深入教學研究一線,搜集科學教學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學習——實踐——反思——研究——再實踐,在將枯燥晦澀的科學教學理論與普通高中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實踐研究中,發現了很多值得推廣的策略。本文總結“科學教學”研究實踐,簡要地進行梳理,以便更加有效地開展普通高中科學教學研究工作。
關鍵詞:集體備課 高效課堂 可持續發展
一、集體備課大有文章可做。
1、強化項目合作的意識,大大提升備課效益。在信息技術發達,課堂容量膨脹的今天,揮灑于三尺講壇,不再是僅憑經驗就能勝任的一項技術工作。智慧分享、策略分享、資源共享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必由之路。科學教學尤其是高效備課推崇并不斷推廣“項目合作”。“項目合作先行”是保證各類集體備課高效有序開展的前提。集體備課的過程是教師個體與個體、個體與集體互相研討相互補充的過程,[1]同時也是在實施課堂教學后再反思、再升華的過程,是力求教學效益最大化的過程。通過調研,各個年級各個學科全部劃分項目合作組,學期初制定項目合作計劃任務單,大研討之前的小合作要成為備課的新常態,既保證了高效備課硬件的雛形,又保證了集體研討時有據可依,大大提高了備課效率。 (論著掛名,主編掛名,最低三千,請點擊頭像找到我)
2、積累豐富資源,課例典型,規范操作。通過多措并舉推動各學科組在高效備課方面都能拿出規范的備課案例,積累了大量的富有學校特色的國家課程校本化成果。在日常課堂教學時要求流程規范、操作熟練、策略多元、貼近學生、貼近教師、貼近課堂,促成高效。
3、要強化課程整合,推展基于課程整合的單元章節集體備課。“課程整合”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一個高頻詞。[2]在集體備課過程中,以年級為單位引領學科組認真學習科學教學論、積極實踐,通過典型引路、公開示范、共同研磨,反思提升的途徑,讓教師掌握單元章節集體備課的主旨,基于學情,基于教情,宜合則合,不斷探索適合本學科單元章節集體備課具體操作細節。課程整合的教研之風興起,這些都會對科學教學的深入實踐起到了推動作用。
4、科學教學實踐要劍指高考,服務高三備考。針對高三復習的特點,立足高三復習備考,著眼于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考質量,編寫了高考二三輪復習階段集體備課操作策略,積極落實,加大教研力度,盡快熟練操作基于“講評課” “綜合復習課”“組題”等三種類型的集體備課的操作策略,大大促進高三的復習備考工作。
二、高效課堂全方位帶動。
1、突出教學策略這個中心,堅持落實成為自覺。“如何教”,“用更少的時間教”要成為老師們備課上課思考和實踐的自覺。經過長時間的教學策略研究,老師們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問題解決行為,包括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教學策略更加多樣化,多學科研磨的教學策略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經典。
2、讓追求導教案精美、導學案高效成為老師的習慣。導教案是教學策略的顯性載體,老師們的課件步步有策略,環環顯研究,資料豐富,匹配度高。改變了過去一味追求花樣,一味追求所謂的情境創設,而課件內容與教學內容和目標不太相符的現象,現在老師們的課件大多是落實具體的教學策略,追求實效成為老師們的習慣。
3、知識分類準確,目標引領課堂成為新常態。時時關注目標及達成是老師們普遍的課堂表現。很多老師熟練利用知識分類學理論進行準確的知識分類,并按照不同類型的知識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規范教學過程,目標明確,注重達成。
4、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課堂的亮點。課堂學習小組的建設、管理、使用與評價機制的日益成熟,教師由原先的抵觸情緒——學習使用——會管理會評價,并卓有成效的開展探究活動,這是老師們教學觀和學生觀轉變的過程,真正做到了“眼中有學生,手中有策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實現了信息和資源的多層面互補[3],培養了學生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集體意識和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
三、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教學研究的建議
1 、堅持三案合一,改革預習案結構、與時俱進更新和規范導學案編制。高效教學和高效課堂載體是“導學案”,導學案的質量高低不但影響課堂效率而且影響學生的時間分配和學習效率。建議規范學案長度:總量5號字八開反正兩頁為一個完整的“三案合一”的導學案。表頭統一格式后,對預習部分所占版面,探究案點的材料選取,問題設置和訓練案題目的精選做到甄選,及時更新。
2、繼續科學做好知識分類工作。知識分類工作一定要做,只有這樣才能將不同的教學策略與之相對應,從而更能使教學走上遵循學生“習得知識”——“鞏固轉化”——“遷移運用”心理認知規律的規范教學之路。只有準確的做好知識分類工作,才能遵循各類知識的學習規律,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規范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小組合作學習要力求持續推進、高效運行。
學習小組的建立——管理——使用——評價,是一個系統。課堂學習小組和宿舍生活學習小組,必須同時開展,這也是課內外一體化高效教學研究的需要。要想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運行,必須做好課前培訓小組長的工作。要加大課堂學習小組和宿舍生活學習小組的管理和評價,這是堅持課內外一體化研究的重要組織形式。
4、必須堅持“課程整合”。“課改”必須先“改課”,學校的產品即課程。因此大力推行單元章節集體備課,引領老師們主動整合、自覺整合、有效整合、注重落實。真正解決課時與課程的矛盾,切實提高效率,科學取舍,從而引領學生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真正實現從有效到高效。
5、加大高效評價的研究彌補教學研究的短板。高效評價類型多樣,從時間上分為課前診斷性評價、課上即時性評價和課后延時性評價三大類。要達到這三個方面的高效受重多變量的影響,其中一定數量高質量的題目是高效評價的關鍵環節。因此必須重視“基于組題的集體備課”,命制高效評價題目,最終促成高效評價,使高效評價成為一種工作新常態。
總之,科學教學研究工作是一項多層次立體化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措并舉,持續推動,因此需要普通高中一線教師應該積極實踐,大膽探索,力爭將科學教學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孫銀鋒 淺談如何讓集體備課的效益最大化 《新課程學習》 2009.11
【2】錢麗欣 課程整合:回應未來社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期待 《人民教育》 2015.24
【3】羅星靈 新課程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與反思 《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