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提起7系,很多人總是想到某豪華汽車品牌的7系轎車,讓人心生遐想,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座駕!
本文不談轎車,說說韶山7系鐵路機車吧,為什么稱之為韶山7系列呢,其型號分別為SS7型、SS7B型、SS7C型、SS7D型、SS7E型;是韶山系列電力機車單種數字代號里車型最多的了,各型號車型用途、數據、設計初衷截然不同。
外號美女的SS7E型電力機車
眾多火車迷分別給各車型起了象征性的外號:SS7(燒雞)、SS7B(試驗機型未量產、無外號)、SS7C(大臉貓)、SS7D(金剛)、SS7E(美女、七姨)。韶山7系電力機車也是唯一拋開韶山系列電力機車研制專業戶株洲機車廠,由大同機車廠作為主體研制的!
在此就簡單回憶SS7型及SS7B型電力機車吧!
上世紀80年代,當時我國電氣化鐵路基本為山區鐵路,而電力機車只有SS1型和SS3型(軸式均為Co—Co),山區鐵路基本都是繞山而行,彎度多線路曲線半徑小,長期運行下來導致機車輪緣和鋼軌磨損嚴重。株洲機車研究所經長期研究試驗向鐵道部上報研制Bo—Bo—Bo這種機車軸式更適用于山區鐵路的電力機車,并得到鐵道部支持。
仔細看看SS7的轉向架
1990年鐵道部給大同機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成都機車機車車輛廠下發了共同研制SS7型電力機車的任務書。這三個分屬異地第一次合作的單位也不含糊,首臺SS7于1992年底出廠在寶成線試驗考核,1994年中第二臺SS7出廠也在寶成線試驗考核。
SS7型電力機車
在未徹底得到運用考核數據前不敢大規模量產,直到首臺SS7經過20萬公里運用考核后返回大同廠拆解得到各部件損耗情況數據后,于1995年正式通過技術鑒定后,1996年SS7在大同機車廠開始批量生產,2007年停產總計生產113臺。
SS7型電力機車是客貨通用機車,在當時山區鐵路無法使用準高速客運機車,只能使用SS1型和SS3型這種通用型機車,批量生產后分別配屬昆明局昆明機務段和柳州鐵路局南寧機務段,主要擔任南昆鐵路交路任務,不知有沒有小伙伴曾在南昆鐵路上見過SS7。
SS7型電力機車
到2009年昆明鐵路局所有SS7均轉配至南寧機務段,隨著2015年南寧機務段配屬了和諧系列電力機車,也伴隨著湘桂鐵,黎湛鐵路,河茂鐵路相繼完成電氣化改造,所有SS7轉配至柳州機務段,開始擔任這些線路的貨運交路。
行駛在黎湛線的SS7
SS7最大的特點是其轉向架,采用了Bo-Bo-Bo的軸式分布,機車走形部為三臺兩軸轉向架,所有車軸均為動力軸,機車固定軸距較短有利于曲線通過性。順便提一下該轉向架借鑒了6K型電力機車牽引拉桿技術,而機車主體布置及主電路借鑒了8K型電力機車的方式。
機車配屬情況
當然人無完人,車無完車,SS7型電力機車主要常見故障變壓器漏油,主要原因還是生產工藝引起的,比如油箱等組件焊接不良,部件連接處出現裂紋漏油等。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曾經有一臺機車甚至因為主變壓器漏油而燒毀,最后大同機車廠又重新造了一臺。
SS7技術數據
當然還是和諧系列電力機車的大規模引進,各個機務段先后均有了配屬,新車動力更強,技術更新,設備更先進,有了新車誰還有舊車呀!
從2019年開始,南寧鐵路局開始大批次有計劃的封存SS7,為什么要封存呢,因為機車年限未到,戶籍未除,不能直接報廢拆解!
走形部已被處理封存的SS7
有關SS7型電力機車暫且說到這里,后續全部報廢后可能鐵道博物館會留存最有價值和紀念意義的一臺機車。
話說1990年開始隨著貨物列車載重不斷提高,鐵道部要求在2000年之前實現主要干線開行5000噸貨物列車,隨后大同機車廠按照鐵道部要求開始研制軸重25噸的SS7B型電力機車。
現在已不存在的SS7B0001號機車
大同機車廠1997年在SS7的基礎上試制了2臺基本符合要求,實驗及運用考核都沒有大問題,還在2002年獲得部級科技成果鑒定,結果受制于當時中國鐵路的線路條件,遺憾的是25噸軸重的機車未能獲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SS7B技術數據
再說句題外話,當時共有四家機車廠研制25噸軸重貨運機車,分別為戚墅野機車廠的DF8B型內燃機車、北京二七機車廠的DF7E型內燃機車、株洲電力機車廠的SS4C型電力機車還有大同廠的SS7B型電力機車,最后只有DF8B型內燃機車成功投產,成就了一代貨運經典機車,估計是因為當時沒有大功率內燃機車,其余三種機型均試制了2臺未能批量生產。
DF8B型內燃機車
試制的2臺SS7B在大同至太原完成運用考核后配屬至南寧機務段了在南昆鐵路擔任貨運任務。遺憾的是其中一臺SS7B0001號在2005年南昆鐵路運行時,因山體滑坡與貨運列車相撞,機車報廢了,當時構成了貨物列車脫軌顛覆重大事故。
現在僅存一根獨苗0002號機車,不知有沒有小伙伴們見到過!
其實追憶鐵路機車往事也是在追憶國家經濟的發展,鐵路的發展。
細心的你們發現了沒有,每一款機車的研制背后總跟一些當時的經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產生關系,例如專為山區鐵路發展研制的“燒雞”,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的需求產生了一臺又一臺的鐵路機車,大浪淘沙有的成為經典,有的受技術條件限制未能批量生產,卻為后期的新的機車研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拍攝于南昆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