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溫庭筠(812-870),字飛卿,太原祁縣人,太宗朝宰相溫彥博后裔。據說周興于岐,文王出獵,卜,辭曰:“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于是就“獵”了個一肚子計謀的姜太公回家,靠他輔佐才推翻了紂的統治。庭筠原名“岐”,按照上面這個故事,應該字“非卿”才對,不知道怎么就訛作“飛卿”了。反正不管怎樣,溫家給兒子取這個名、字,想來是對他日后的政治前途抱了極大期望的。可是后來他在江淮一帶做官時,曾經被幾個表兄弟臭揍了一頓,自尊心很受傷,于是讓“溫岐”去承擔這個恥辱,自己改名叫“庭筠”,金蟬脫殼了。不過他的字沒有改,所以顯得名、字之間沒有一點聯系。溫庭筠確實沒有辜負家里的期望,從小聰明過人,寫起文章來動輒數萬字,很是嚇人??上н@哥們兒長得不是一般的抱歉,又不修邊幅,總穿得像鄉下人,邋里邋遢的,所以人送綽號“溫鐘馗”。鐘馗也有才,還中了狀元;但是皇帝嫌他長得寒磣,不肯賞他官做。想想也是,鐘狀元那一張臉,像是從侏羅紀來的男恐龍,連鬼看見了都嚇得挪不動腿,最后只好藉著這先天的優勢,做起了捉鬼專業戶。人們說溫飛卿長得像鐘馗,估計往門口一戳,什么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都得繞著走,效果應該比尉遲恭、秦叔寶這對兒門神好。
不過男人丑點兒并不影響出名,只要他有足夠的才氣。溫庭筠不但文章寫得好,還是個了不起的音樂家,尤其擅長彈琴吹笛,他自己吹噓說:“只要有弦的東西就可以當琴彈,只要有孔的東西就能當笛吹,要是動用蔡邕先生制造的焦尾琴和柯亭笛,倒顯不出咱溫某的手段了?!边@話說得很在理,您想想,滅絕師太手持倚天劍固然威風八面,但如果張無忌捏根樹枝都能玩出倚天劍的效果來,那么誰強誰弱,高下立判。因為是文學加音樂雙料學術權威,溫庭筠沒事時便寫點小詞玩兒,成了花間詞派的鼻祖。“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卑雅孕睦砜坍嫷萌绱诵蜗蠹毮?,讀者讀了,真會疑心作者可能是一個蘭心蕙質、空閨寂寞的漂亮美眉。李商隱的詩朦朧凄艷、深情綿緲,跟溫庭筠的詞比較起來,恰似一對龍鳳胎。
大中初年,溫庭筠到長安應試,名聲很盛,效果卻很差。名聲盛是因為他才氣過人,效果差是因為他傲氣驕人。說起他的才氣,沒人敢不服氣。李商隱師從駢文名家令狐楚,一手駢文妙絕天下,可是有一天卻為一聯“遠比趙公,三十六年宰輔”傷透了腦筋,怎么都找不到合適的對句。溫庭筠聽了,立馬對了一句“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讓李商隱佩服得五體投地。在考場上,溫庭筠是最讓人側目的考生,別個都在燈下吮筆撓頭、絞盡腦汁地寫作文,可他卻雙手籠在袖管里,斜倚著號桌,紙不鋪、墨不磨,只是嘴里念念有詞地吟著詩,然后頭一歪,呼嚕四起。到第二天該交卷的時候,才慢吞吞地將前晚所吟的幾句寫下來。據說他“八叉手成八韻”———作八個揖的時間就能寫好十六句詩,當年才高八斗的陳思王都沒有這么快呢,所以人送綽號“溫八叉”,可見他才思之敏捷。這還不算,他在考場里實在太悠閑了,看見別人考得呲牙咧嘴的,惻隱之心大動,還會免費替人當槍手。據說他一場考試下來能代十多個人寫試帖詩,搞得考生們都想坐到他隔壁左右。有才氣的人都難免恃才傲物,溫庭筠就有點刻薄。唐武宗時平毀佛寺,當時派出一個姓蘇的監察御史在全國范圍內檢查工作,這個蘇御史是個貪墨之徒,在各地寺廟中遇到了便于攜帶的銀佛,就揣在袖子里帶回家,人們送他一個綽號叫“蘇捏佛”。溫庭筠聽了,說:“‘蘇捏佛’,真是個好上聯,我對一個‘蜜陀僧’吧?!北娙寺犃撕逄么笮?。此外,溫庭筠還行為不檢。他最喜歡逛的地方就是八大胡同,與裴誠、令狐滈等一干高干子弟喝花酒,喝得醉醺醺的,走到哪兒都是一股子煩人的酒氣。因為這些毛病,溫庭筠屢考不中———朝廷沒有以破壞考試的罪名將他抓起來,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雖然總考不上大學,但溫庭筠卻不用擔心找不著工作。常跟他喝花酒的哥們兒中間有一個叫做令狐滈的家伙,父親是當朝宰相令狐绹(其父即李商隱的老師令狐楚),所以溫庭筠就在令狐宰相家打秋風,待遇還相當優渥。唐宣宗喜歡聽流行歌曲 《菩薩蠻》,令狐绹欲投其所好,但又怕自己寫出來的歌詞質量太次拿不出手,于是便請溫庭筠當槍手,因而令狐宰相越發得宣宗歡心。令狐绹也是個文化人,怕請溫庭筠代筆的事兒傳出去面子上不好看,千囑咐萬囑咐讓他別說出去??墒菧赝ン抟徊恍⌒木驼f漏嘴了,于是大家都知道令狐绹新近獻上去的歌詞是溫庭筠代作的,弄得他極沒面子。有一天,宣宗寫詩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叫“金步搖”,想了好久都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詞來跟它對仗。溫庭筠聽說了,立馬給他對出了一個“玉條脫”,“金”對“玉”,簪子對釧子,實在是再工整不過,可把宣宗高興壞了。退朝后,令狐绹虛心地向溫庭筠請教“玉條脫”典故的出處,溫庭筠首先指出該典出自 《莊子》,然后又不合時宜地多說了幾句:“《莊子》 是很常見的書,相公您處理政務之余,似乎還有必要抓緊時間學習啊?!边@還不算,他還在背地里諷刺令狐绹,說什么“中書省內坐將軍”,意思是說令狐绹學問太差、不能服眾,實在不配坐在中書省里做宰相。還有,由于令狐這個姓氏比較罕見,所以只要有同姓的人來投靠,令狐绹都會很客氣地跟他們敘為同宗。結果后來有個姓胡的,覺得自己的“胡”與“令狐”的“狐”差不多,也跑來認本家。溫庭筠寫詩將令狐绹狠狠地挖苦了一通:“自從元老登庸后,天下諸‘胡’悉帶‘令’?!本瓦@樣,就連平素極為倚重他的令狐绹也漸漸開始討厭他了。后來溫飛卿覺得當初不應該那樣譏諷令狐大人,寫詩懺悔道:“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 《南華》 第二篇?!逼鋵嵥@是自作孽,跟莊子的 《南華經》 一點關系也不沾,怪只怪他自己太不把令狐大人當領導了。你不給領導面子,怎能期望領導給你位子呢?
大中九年,禮部侍郎沈詢主持考試。沈大人早就聽說過溫庭筠喜歡幫人作弊,這次考試他特意命令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安排了一個位置,讓溫庭筠在他眼皮底下答題,省得他再搗蛋。這天溫庭筠考得很郁悶,天還沒黑就交卷走人了。沈詢很得意于自己“單獨考試”的創舉,特地問溫庭筠:“今天你作弊了沒有?”溫庭筠回答說:“今天監考嚴格,晚生不能親筆替別人答題。不過還是趁著您上廁所的時候,給八個人每人口授了一篇文章?!鄙蛟儦鈮牧?,這一科又沒錄取他。
其實唐宣宗還是挺喜歡溫庭筠的,畢竟他也喜歡寫點詩,文人之間,惺惺相惜嘛。可是后來溫庭筠又把皇帝給得罪了。有一天,宣宗微服私行,在驛站里遇到了溫庭筠。溫庭筠犯了賈島一樣的錯誤,見皇帝衣著光鮮,忍不住鄙視他說:“看您穿得人五人六的,大概是個司馬、長史之類的官兒吧?”宣宗搖頭不言。“那就是參軍、主簿或者縣尉了?”宣宗心想,這溫庭筠也太不長眼睛了吧,但又不好罵他。正好這個時候主考官沈詢報告說溫庭筠又在考場里幫人作弊,宣宗越想越氣,心想:你猜朕只是個主簿、縣尉之類的小官,朕這次就真給你一個小官當當,叫你牛!于是就給了他一個方城縣尉。起草任命書的時候,中書舍人裴坦很為難,考慮了很久,終于寫道:“孔門以德行居先,文章為末。爾既早隨計吏,宿負雄名,徒夸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于湘浦,移賈誼于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這話說得很委婉,正好體現皇帝的態度,即喜歡溫庭筠的才華,又討厭他的脾氣。所以讓你像賈誼一樣到蠻荒之地掛職鍛煉幾年,要是能改造好,再把你調回來重用。
京城名聲極大的詩人溫庭筠要到地方上做官了,這在大中九年的長安詩壇可是一種大事。在京的詩人們紛紛來給他送行,在送行的宴會上,紀唐夫的詩寫得最好。紀唐夫的詩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边@兩句詩是溫庭筠真實命運的寫照:鸚鵡能言,所以被人們關在籠子里當寵物;溫庭筠有才,可是太愛招搖,容易引起當權者的忌恨。在方城做了幾年公安局長之后,他又被調到湖北隨州做了一任公安局長,極不得意。后來,徐商鎮襄陽,將他請來做幕僚。他仍然覺得郁悶,便辭職下海,到揚州一帶游歷。
此時,他的老朋友令狐绹罷相了,擔任淮南節度使,鎮揚州。因為對令狐绹當宰相時不肯在考試上幫一幫他懷恨在心,溫庭筠來了揚州也不去看望他。后來有一天,他晚上喝多了酒,被巡夜的聯防隊員逮住了。前面說了,溫庭筠長得丑,還不愛打扮,穿得破破爛爛的,人家聯防隊員還以為這老頭是哪兒來的盲流呢,抓起來一頓暴揍,臉打腫了,牙也掉了好幾顆。溫庭筠不忿,這才跑去找令狐绹訴冤。令狐绹派人抓住了打人的兇手,可是兇手卻辯解說:溫庭筠先生深更半夜了還跟人喝花酒,喝多了便在大街上耍酒瘋,他們打人,其實是正當的執行公務。令狐绹也沒法,只好放人。在皇帝面前都牛過的溫庭筠哪里咽得下這口氣?令狐绹不給他作主,他就自己跑到長安,向他認得的所有高官上訪、寫情況說明。正好這時曾經做過他幕主的徐商擔任宰相,替他說了不少好話。為了安撫他,徐商還特意安排他出任國子助教。
在科場上屢遭壓制的溫庭筠終于成了大學教授,第二年,國子監決定由他來主持考試。溫庭筠在科舉考試中吃過以權謀私的苦頭,當然不愿意玩那一套,而是完全按照學生的文學才華來判卷。不但如此,他還把考試成績排在前三十名的學生的試卷張貼出來,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這本來是好事,整肅考風嘛??墒沁@個時候徐商也罷相了,他失去了靠山。新上任的宰相楊收本來就覺得溫庭筠此舉有點嘩眾取寵,再加上溫庭筠貼出來的試卷中有不少指斥時政的句子,一氣之下把他的大學教授也撤了,致使尊敬的溫老師窮得連飯都吃不上。有一天他到杜悰(杜牧的堂兄弟)家園子里游玩,這時杜悰剛從成都調到揚州任職,溫老師在杜家園子里題了一首詩:“卓氏瀘前金線柳,隋家堤畔錦帆風。貪為兩地分霖雨,不見池蓮照水紅。”說杜悰為成都、揚州兩地百姓“分霖雨”,這個馬屁拍得真是不露聲色。杜悰聽說后,趕緊讓人給他送去一千匹絹,讓他也沾溉一點“霖雨”。一人得名、一人得利,大家互惠互利嘛。
溫庭筠詩、詞和小說都寫得不錯,可惜這人才高累身,害得自己一輩子沒過幾天舒坦日子。就連他的兒子溫憲也因為父親得罪的人太多,差點跟老爸一樣,一輩子考不上進士。后來溫憲替父親鳴不平,說:“娥眉先妒,明妃為去國之人;猿臂自傷,李廣乃不侯之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溫庭筠的遭際與王昭君、李廣的確有某種共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