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很多合作社都是為了獲得國家補貼而成立,據可靠消息稱明年補貼政策將有一些改變,而那些合作社也就失去了他存在的價值。
1.不受獨立法人資格條件的限制
相關政策規定有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可以納入產業化經營項目的扶持范圍,比如種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申請補貼的門檻有一定的放寬,他們有資格可以直接申請國家項目補貼。以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享受的福利政策越來越多,原來那些專門為獲得國家補貼成立的合作社將會淘汰。
2.申報材料取消多項規定
很多人在有關部門反映申報產業化經營項目時準備材料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自去年起申報材料中取消了70%以上來自企業注冊地、兩年連續盈利、資產負債率、銀行信用等級、“三不欠”、固定資產凈值等的規定,申報項目變得更容易。
3.農民也可在財政資金投入中持股
這點改變讓農民在改善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現在農民和企業為一體,政策中表明鼓勵部分財政資金的投入,由農民或農民通過合作社,對龍頭企業持股。持股后可享受分紅,如果企業經營好,分紅的收益一定不會少。
4.農業經濟組織實行資金“先建后補”
說白了就是建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或群體,比如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等可以不同用等錢再建設,只要申請成功了,項目建設就可以開始,但一定要留好各種票據,到了項目結算之時,全部給補上,但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環境評估等前期費用是不能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