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指數基金,或者說SmartBeta類指數基金,是我們很喜歡的一類品種。
螺絲釘前段時間加入了國內「SmartBeta論壇50人」,最近也在寫這類基金的相關文章~
提到這類基金,不能不提美股市場的品種。
在美股,策略指數基金發展的比較早,到目前為止,有1000多只相關品種,總規模接近一萬億美元,而且發展非常迅速。
從2009年到2018年,在美股市場上,指數基金的總規模從7000多億,增長到3.4萬億美元。
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8%。
而美股策略指數基金發展速度更快。規模從2012年的2800億,增長到了9990億美元。
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9%。
美股投資者,喜歡什么樣的策略指數基金呢?
美股策略指數基金
我們看看截止到2019年5月份,美股規模最大的策略指數基金排名:
VTV:先鋒領航價值,采用價值策略,規模470億美元。
IWF:羅素1000成長,采用成長策略,規模430億美元。
VUG:先鋒領航成長,采用成長策略,規模390億美元。
IWD:羅素1000價值,采用價值策略,規模340億美元。
VIG:先鋒領航紅利,采用紅利策略,規模340億美元。
USMV:低波動,采用低波動策略,規模267億美元。
VYM:先鋒領航紅利,采用紅利策略,規模235億美元。
IVW:標普500成長,采用成長策略,規模229億美元。
SDY:標普紅利,采用紅利策略,規模184億美元。
DVY:采用紅利策略,規模171億美元。
這是規模排名前十大的策略指數基金。
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它們用的策略是什么。
紅利、價值、成長、低波動,這是最受歡迎的四類策略指數基金。
價值策略和成長策略是一對CP,形影不離,通常來說,美股基金公司開發了價值,也會開發成長。
上面排名前四名的,就是先鋒領航旗下的價值和成長策略指數基金,以及iShares旗下的價值和成長策略指數基金。
紅利策略也是很受歡迎的,數量非常多。
其實單單統計指數基金的規模,紅利指數基金的總規模是最高的。
低波動策略的指數基金總規模也比較高。
還有一類規模和數量也比較大的策略基金:質量類。
質量類的指數基金數量也很多,只不過單只規模沒有排進前十。
A股策略指數基金
A股策略指數基金,誕生的時間晚一些,在最近十年才開始興起和發展,并且有些方面和美股并不太一樣。
目前A股也是紅利類指數基金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這點是一致的。
質量類指數(基本面、高ROE等)和低波動類指數,A股這幾年也在迅速興起。
A股價值類指數的規模也不小,并且遠比A股成長類指數的規模更大。A股有成長類指數基金,但數量少、規模比對應價值策略指數基金的規模小。
這是跟美股有區別的地方,美股的價值基金和成長基金的規模差不多。
這可能跟A股長期給成長股的估值過高有關系。
在A股成長策略的收益比價值策略要低一些。
比如說,滬深300指數有對應的300價值和300成長指數。
這兩個指數一同誕生,但收益是有差距的。
從2004年底至2019年的6月底,加上分紅收益,
300價值指數從1000點上漲到7100點。
300成長指數從1000點上漲到5761點。
滬深300指數從1000點上漲到4779點。
價值策略和成長策略都是有效的,都跑贏了300指數,但A股價值策略的收益明顯要更高一些。
從估值上,300價值市盈率8-9倍左右,300成長市盈率則是16-17倍,相差較大。
A股給成長股的估值過高,導致價值類指數的收益要好不少。
像有的基金公司同時有300價值和300成長指數基金,前者規模幾億,后者只有幾十萬,瀕臨清盤。
其他成長策略的指數基金的規模也很難起來。
反而是A股質量類指數基金,規模遠超成長類指數。代表就是基本面指數基金、高ROE指數基金。
所以螺絲釘估計,未來A股的策略指數基金,紅利、價值、質量、低波動,會是A股策略指數基金的主力軍~
這也是我們經常投資的四類基金品種。之后我們分析策略指數基金,也主要是圍繞這四類品種來入手。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