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爆個大冷大冷的知識點:“滿漢全席”這個叫法,從出現(xiàn)到清朝滅亡也不過二十多年的時間。皇帝里面,估計也就載恬(光緒帝)和溥儀吃過。康熙和乾隆二位爺是沒有這個口服的。電視劇又一次騙了你我去穿越。不過,清朝的皇室是滿人,而當時中國百姓絕大多數(shù)都是漢人,所以“滿漢一體”這個概念在清朝初年便體現(xiàn)在了餐桌上。清初皇家主要吃“滿席”,但是賣相么,全是容嬤嬤,說錯了,是餑餑,和窩窩頭特別像的那個東西……倒是很適合今天輕餐的標準,大粗糧。當時滿席分為六等,但最好吃的前三等,是給死去的皇帝皇后用的……不死還真吃不著。活著的皇帝只能吃第四等,估計吃的時候都有心理陰影。像衍圣公這么大的腕,也只能吃第六等。如果冒死吃第五等,是至少要被批評的。
當時的“漢席”,比滿席出道早很多年,明朝光祿寺保留下來的菜單就是漢席,也是分三等,主持禮部考試的考官和中舉者才能吃一等。真討厭,吃貨還必須學習好,學不好的不讓吃。康熙爺?shù)臅r候,江山穩(wěn)固,社稷安定。治天下還要靠讀書人齊心協(xié)力,不能只捧滿人。于是設了“恩榮宴”,宴請滿漢大學士,康熙爺賜酒,內(nèi)大臣佟國綱陪酒,菜是漢席,面類主食都是滿餑餑。這是滿漢兩席第一次在官方場合出現(xiàn)在一起,算是滿漢全席的前身。后來經(jīng)過乾隆、慈禧、咸豐等一路大吃貨的推廣,才發(fā)展成為今天的滿漢全席。標準的滿漢全席108道菜,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如此多的名菜,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具體的內(nèi)容可以參考相聲貫口中的《報菜名》,就是根據(jù)滿漢全席寫的。后來的馬三立大師,由于是回民,還寫了一個清真版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