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美團打車來勢洶洶要滴滴口中奪蛋糕,現有嘀嗒喊話滴滴稱其“不正當競爭”,呼吁市場加強管理。網約車行業冒出新的戰火,和以往的亂斗不同,這次新舊平臺似乎都一致將目標瞄準行業領頭羊滴滴出行。
嘀嗒出行:要戰可以,但不能這么戰
近日嘀嗒拼車對外宣布完成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嘀嗒出行”,由于名字關系讓業內人士紛紛猜測該平臺是否將會與滴滴出行來場酣戰。果不其然,昨晚嘀嗒出行官方發布《滴滴,爾要戰可以,但不能這么戰》,光從標題看,就是在嗆此前程維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爾要戰,便戰”的梗,算是把戰書投到滴滴家門口了。
在相關文章中,嘀嗒出行聲稱接到一個出租車公司的司機師傅反饋,懷疑滴滴強迫用戶“二選一”,并呼吁有關部門盡快管理市場出現的不正當競爭。在相關截圖中我們看到,當司機向滴滴客服反應自己被封號時,滴滴客服回應稱“系統檢測您的手機有跟滴滴軟件起沖突的軟件”,然后司機主動提出卸載嘀嗒,但目前仍未有消息證實這位司機賬號是否解封。
嘀嗒平臺還表示,“就在一個多月前,深圳就有嘀嗒出租車司機遭遇滴滴客服‘二選一’電話威脅的情況出現”,但是彼時滴滴官方予以堅決的否認,而這次面對來自出租師傅的反饋,他們呼吁“相關的管理部門盡快對目前出行市場中的不正當競爭手段予以重視,引導出行市場恢復理性,公平和健康的競爭秩序”。
滴滴出行:啊?有我什么事啊?
但是事件的另一位當事人滴滴出行面對這樣的指責,卻顯得一頭霧水。隨即回應稱,相關司機賬號封禁的原因為“存在利用作弊軟件刷‘滴米’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會破壞平臺司機師傅之間的公平競爭秩序,是滴滴出行嚴厲打擊的。也就是說,滴滴封號是因為發現了作弊軟件,而不是針對嘀嗒出行App。
面對嘀嗒出行“出租車司機被滴滴客服威脅二選一”的質疑,滴滴出行還特別強調自家平臺“絕無強制卸載其他出行軟件的行為,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都可以自由安裝和使用任何一個出行類軟件”。經檢驗,目前乘客端并不存在使用滴滴和使用嘀嗒之間的沖突。
而對于這次誤會,滴滴反省認為似乎平臺客服未明確指出封禁原因是“‘安裝作弊軟件和刷滴米的行為’,而以‘違規行為和安裝沖突軟件’代替,因此造成了誤解”,并表示“目前我們已著手進一步優化客服體驗、提高溝通水準,避免司機師傅誤解,同時也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斷章取義、混淆視聽”。
程維:那話真不是對你說的……
到底是滴滴“店大欺客”還是嘀嗒“斷章取義”,這兩家各有各的說法,但有意思的是,嘀嗒出行對滴滴的聲討中,從標題到內容都在強調“滴滴出行面對競爭說出‘爾要戰,便戰’固然霸氣”,讓不少網友覺得是滴滴挑起它和嘀嗒平臺之間的戰火。但尷尬的是,程維說這話的時候腦子里想的可能全是美團。
讓我們還原一下事實,在去年12月28日,當時美團正準備強勢推出自己的網約車服務,而業內不少觀點也認為美團打車將成為滴滴在國內最大的敵人。此時滴滴CEO程維接受《財經》專訪,借用成吉思汗的一句話“爾要戰,便戰”,來傳達目前滴滴對美團的態度。
然而來勢洶洶的美團打車并未和摩拳擦掌的滴滴平臺來一場漂亮的交鋒——由于事先沒有辦下相關經營許可證,美團被相關部門約談,最后爽約北京站延遲開通。這讓原本準備和美團打車大干一場的滴滴一下子撲了個空,也讓原先準備圍觀“決戰網約車之巔”的網友大失所望。
拳套不是你想放,想放就能放
雖然程維曾表示,“滴滴已經不是一家打拳擊的公司了,企業更像馬拉松”,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同行不會興致勃勃帶上拳套,時刻準備揍你一頓。畢竟以往投資者們只看到網約車作為出行服務的價值,而隨著自動駕駛、無人車風口的漸漸崛起,最有利于搜集到出行相關大數據的網約車平臺肯定會冒出新的戰火。
而以往網約車界的亂斗,是因為當時整個行業還在一個摸索試探的過程,誰都看不清哪個平臺會笑到最后。但現如今網約車行業的領頭羊身份明確,如果想在這個圈子里做大,不可避免地要動到滴滴出行的蛋糕,不管是像美團嘀嗒這樣正面互懟,還是悶聲發財諸如易到等,未來都不可避免要與滴滴交鋒。
從這個層面上看,雖然目前滴滴出行在網約車行業中一對一不會怕誰,但如果行業其他對手形成聯盟,恐怕也將成為不可小覷的力量,甚至有可能重現當年補貼紅包戰的盛況。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回可能不是正大光明的乘客紅包減免,而將從平臺傭金補貼入手。
美團打車曾表示活動期間僅收司機端8%的抽成,易到7城易達車型車主端傭金下調為5%等行為來看,如果網約車平臺再有補貼大戰,獲益最大的群體應該會變成網約車司機們。畢竟一方面平臺擁有了司機不怕已經習慣使用網約車服務的乘客不來,另一方面牢牢抓住司機才能更好地把握住相關出行數據,這對未來搶占智慧交通風口更為有利,更加符合平臺長遠發展的需求。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 推 薦 閱 讀 」
如今有了先行者的示范作用,今年其他品牌的旗艦機們或許就不得不考慮一下屏下指紋的重要性了。
隨著手機自身存儲空間逐年增大,將應用裝在SD卡里的弊端就開始顯現了。
覺得有趣就關注我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