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觀音”夏桂成
夏桂成,江蘇省江陰人,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教授,江蘇省中醫院婦科主任中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師承工作指導老師。榮獲第二屆中國“醫師獎”“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12年全國“白求恩獎章”、第二屆“國醫大師”。夏桂成治好了無數例不孕癥患者,挽救了很多家庭,被人稱為“送子觀音”。
夏桂成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掌握月經周期中陰陽轉化4個時期的規律,注意年、月、日時相陰陽對其的影響,順應女性生理特點而制定分期分時調經法。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子宮的藏瀉與腎中陰陽消長協調的轉化規律,結合月經周期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月經期不同階段依時服藥,調整月經周期,治療由生殖內分泌功能紊亂所導致的月經失調性不孕,同時本著陰陽互根的理論,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月經后期以補陰為主,經間期補陰助陽、調理氣血,經前期以補陽為主、佐以理氣,行經期以調血為安。《婦科要旨·種子》謂:“種子之法即在于調經之中。”通過調經使患者建立起正常月經周期,為受孕創造條件。
不孕癥的四期論治
經后期:為月經周期第7~14天,經行之后血海空虛,沖任不足,需依賴經后期陰血的恢復。此時,腎之陰陽轉化以陰長為主,陰長促進精卵的發育、子宮內膜的增殖。腎陰癸水有滋養精卵,增殖內膜,潤澤生殖道的作用,是排卵前沖任氣血胞宮精氣由陰轉陽,是周期演變的物質基礎,對排卵障礙性不孕此期促進卵泡充分發育成熟,及時受孕成胎,是治療的關鍵所在。精卵的產生和發育成熟是陰陽消長轉化的產物,經本于腎,經水出于腎,女子以血為本,調治當以滋陰養血為主,使天癸盛,沖任充,卵泡發育成熟,為排卵做好準備。經后腎之陰長又有3個階段,即初、中、末期。經后初期,是陰長開始階段,帶下很少,此期滋陰養血方取歸芍地黃湯(炒當歸、白芍、懷山藥、山萸肉、熟地黃、牡丹皮、茯苓、澤瀉、川斷、寄生、懷牛膝);經后中期與初期相連,陰長達中等水平,開始出現一定量的帶下,此期宜滋陰養血,佐以助陽,方取歸芍地黃湯合菟蓉散,即在上方基礎上加肉蓯蓉、菟絲子;經后末期是排卵的前期,是陰長運動較高時期,陰長水平已接近重陽的準備時期,有較多的帶下或夾有少量錦絲狀白帶,此期宜滋陰養血,補腎助陽,陰陽平調,方取補天五子種玉丹(當歸、白芍、懷山藥、山萸肉、熟地黃、紫河車、杜仲、五味子、枸杞子、菟絲子、川斷、茯苓、五靈脂)。在服藥過程中還必須注意脾胃的運化,若脾胃薄弱,大便易溏,納差,腹脹,不宜服用,當健脾滋陰,方用參苓白術散,待脾胃運化正常,再繼續服用。另外,還需結合辨病選藥,若抗精子抗體陽性,在上方中加入清火之品如白花蛇舌草、苧麻根等。
排卵期:月經周期第14天左右,腎中陰陽氣血增長達到一定程度,陰血充,陽氣盛,雌激素分泌形成高峰,腦垂體分泌大量黃體生成素,錦絲狀白帶增多,卵泡成熟破裂,基礎體溫持續上升,內膜增厚為受精卵著床提供有利條件,是腎中陰陽協調轉化時期,陰精得以充實,并在腎氣作用下,進行轉化,當以補腎助陽,佐調氣血以促排卵,方取補腎促排卵湯(當歸、赤白芍、懷山藥、山萸肉、牡丹皮、茯苓、川斷、菟絲子、五靈脂、鹿角片、紅花)。
經前期:為排卵后至月經來潮,是黃體成熟和退化階段。此期陽長陰消,沖任氣血盈滿,陽氣漸長,肝氣易于循經上擾,常伴有乳房脹痛、胸悶煩躁等肝郁癥狀,為使腎中陰陽平衡,宜陰陽平補,氣血雙調,治宜補腎助陽,養血理氣疏肝,方取毓麟珠合越鞠丸(當歸、赤白芍、懷山藥、山萸肉、牡丹皮、茯苓、川斷、菟絲子、紫石英、五靈脂、制蒼術、制香附)。患者若基礎體溫緩慢上升,畏寒肢冷,腰酸,情緒抑郁悲觀,屬于陽虛的表現,宜補腎助陽,暖宮促孕,方取助孕湯(當歸、赤芍、白芍、懷山藥、山萸肉、牡丹皮、茯苓、川斷、菟絲子、紫石英、五靈脂、柴胡、紫河車)。注意此期不宜過用辛溫香燥之品,對不孕癥患者更應慎重。腎屬陰主水,宜靜宜藏,陽氣充沛,黃體健全,子宮方能固攝成孕。
月經期:若未能受孕,經血下注沖脈,子宮泄而行經,表面看起來是排泄經血,實質是陽消陰長,治宜疏肝調經。調經是指運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排除應泄的陳舊性經血,避免其留瘀為患,影響此期陰陽消長轉化。但不可一味攻伐,也不可濫用滋膩之品,方取越鞠丸合五味調經散(制蒼術、制香附、丹參、赤芍、生山楂、牡丹皮、茯苓、川斷、益母草、五靈脂、澤蘭葉、川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