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體育教學課程的特殊性,教師在運用語言進行體育教學時,絕不能是單調呆板的說教,也不能類似一般學科的知識傳授。所以,體育課對體育教師的語言有特殊的要求。
恰當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真誠地敞開心扉,坦露心跡,深受能動,自覺地接受體育教師的教學,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總的來說,體育教師的指導語言既要具有科學性、形象性、鼓動性,又要具有暗示性和幽默感。想要體現這些語言特色,體育教師必須掌握語言規范的五字要訣——理、據、度、情、趣。
01
言之有理
語言中的成語、諺語、格言、名言等語言精華,之所以為人所用,就在于其包含著深刻的道理。體育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訓練形式廣泛。但語言是內容的物質外殼,就如商品的外包裝。體育教師若能對自己的指導語言精雕細琢,就能把深奧難懂的內容充分表達出來,而且耐人回味。體育教學中運用成語、格言等也不失為一種巧妙的方法。
例如,在體育課發現問題時,為了使學生虛心接受批評,明確批語的益處,可以這樣同學生講:各位同學,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更何況我們是學生,必然會做錯事而受到批評。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難道病人會拒絕吃藥嗎?面對衷心的批評,我們去拒絕他嗎?
使學生明白錯誤,改正錯誤,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難點,若是嚴厲的批評或苦口婆心的規勸,學生未必明白道理,課堂教學的效果未必會好,這幾句富有哲理、令人深思的語言,恰恰能使難題迎刃而解,并給學生實際的幫助。
02
言之有拒
據指的是依據、事實,也就是說教師的語言要貼近學生的實際,來源于學生的體會和生活,特別是在糾正錯誤動作時要一針見血,恰到好處的講解,這樣才能引發學生對練習的回憶,有一種真實感,也最容易觸動他們的內心,正確引導學生提高技能。例如:鉛球教學時,學生怕弄臟衣服,不愿把球放在鎖骨處,造成人球分離,形成錯誤概念,在練習時完全可以發給學生一張紙包住鉛球,避免弄臟衣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經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內心“公布于眾”,并很快地進入角色。因此,教師得到的反饋是真實的,較好地解決了造成技術錯誤誘因,即達到了這一環節的教學目標,又為下一步靈活機動地指導學生理解技術結構奠定了基礎。總之,“言之有據”就是指教師的語言設計要“來之于生,用之于生”,真正使學生成為掌握技能知識的受益者。
03
言之有度
要使課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引導、點撥學生的時候,應掌握一定的分寸和火候,把握好一個“度”。哲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是彌漫性的世界。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由于種種原因,都是錯綜復雜的。如果我們對這些人和事的認知、態度、情感都用具體的針對性的話語說出來,反而會由于具體和針對性太強而產生負面影響。
體育教學設計的項目和練習手段是多層面的,更主要的是體育教學不同于一般學科,在很多的時候,不存在錯和對之分。所以,首先教師要把握大而化之籠統地說的方式。例如,穿越障礙的練習,由于學生素質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作出的回答也是多角度的,評價這些回答用肯定和否定的方式都是不恰當的。所以,可以這樣籠統的評價:“哦,你的方法是這樣的”,或是“你的辦法和別人不同”。
這樣的評價不會影響學生情緒和練習興趣,也比較符合素質練習的語言指導方式。其次,“言之有度”還需教師“嚴密含蓄”。要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只有讓學生分解技術結構,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由此,教師的語言要思路清晰,具有邏輯性,特別要善于不直接講出所要表達的意思,使學生思而得之,有一定的暗示性、啟發性。
04
言之有情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切良好的教育都是在愛的滋潤下進行的。言之有情,即教師的語言要表達出自己真摯的情感,以此感化學生、激發情感,轉變不良心境。在惡劣的環境中上室外課,學生怕熱或冷,萎萎縮縮,動作不到位,很難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可以設計這樣的一段話。“同學們,自從你們進了校門,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為了你們的健康,我們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日,你們怕冷(熱),可我不怕,因為我心中裝的是你們學生……”
幾句飽含熱情,加上柔和的語調,感化了學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言之有情”不僅是深情,還要輕松、親切之感,給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05
言之有趣
“言之有趣”顧名思義,教師的語言要風趣、幽默。即使教師的語言內容十分深刻,但是語言枯燥乏味,也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練習時十分枯燥,學生很不情愿。
例如,在講解示范時可以說:該死的拿破侖,你的士兵玩拋炮殼游戲,形成了這個鉛球項目,害的我要教,你們學……學生大笑以后情緒高漲,認真地投入到練習中去,既加深學生的記憶,又使課堂充滿樂趣和笑聲。
總之,體育教師要掌握這個五字要訣,充分發揮語言的交流作用、導向作用,在體育教學中使自己的語言發揮最佳效果,以期達到“言半功倍”之效。
來源:青少年運動 文:蔡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