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姐67歲,因為心血管狹窄,心絞痛藥物控制效果不佳,還是反復發作心絞痛,后在外院行心臟造影檢查,發現心臟血管多處病變,后先后植入4枚支架。
對于李大姐這種做了心臟支架,且是多支血管病情的人,屬于極高危人群,最好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4mmol/L以下。
可是放完支架后,李大姐的低密度脂蛋白長期高于2.0mmol/L,無法降到1.8mmol/L,更別說理想水平1.4mmol/L以下。4月14日,李大姐找到我,當時低密度脂蛋白2.25mmol/L,我給她聯合降脂治療,5月17日復查低密度膽固醇已經降到了1.1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血脂”,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后,會明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最終會加速加重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我們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血脂”,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對于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必須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8mmol/L,而不是我們拿到化驗單,看到自己化驗單正常,就以為正常了,這一點切記。
那么為什么李大姐放了支架,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4mmol/L以下呢?
因為普通的冠心病、腦梗死,一般降到1.8mmol/L即可,可是對于像李大姐這樣, 冠狀動脈多支血管病變(兩支或以上主要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也就是已經放了4個支架,屬于多支病變的人,屬于極高危人群,盡量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4mmol/L以下。只有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4mmol/L以下,才能保證動脈粥樣硬化風險最低,且在此心血管狹窄或心肌梗死的風險最低。
除了像李大姐這種,心血管多支病變的人,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4mmol/L以下,還有比如:吃著他汀還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1年之內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9mmol/L者;吃著他汀還發生心肌梗死或腦梗死的人,這部分人群,最好降到1.4mmol/L以下。
1、健康生活是基礎,雖然飲食對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影響比較小,但并非不影響。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基礎是健康生活,包括健康飲食:嚴格控制油炸、肥膩、肥肉、內臟等食物,控制豬牛羊瘦肉、精細糧;逐漸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適當增加粗糧雜糧比例;肉類以魚肉、蝦類、禽類等為主;適當的奶制品和堅果。同時堅持運動、控制體重、戒煙戒酒。
2、他汀藥物是關鍵,降低低密度膽固醇首選藥物是他汀藥物。他汀藥物有好幾種,一般對于明確心腦血管疾病,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8mmol/L以下,或降到1.4mmol/L以下的話,一般我們首選第三代強化降脂藥: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或匹伐他汀。
3、聯合用藥不能忘,對于部分人即使服用了第三代他汀,可是依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能降到1.8mmol/L以下,或降到1.4mmol/L以下。就像李大姐的低密度脂蛋白一直在2.0mmol/L以上。那么這時候并不推薦加倍他汀,因為加倍他汀會增加藥物副作用。這時候建議聯合用藥,在他汀基礎上,加用依折麥布。
我就是給李大姐,加用了依折麥布一個月,李大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2.25mmol/L,已經降到了1.18mmol/L,完全達標!
如果他汀+依折麥布,依然不達標怎么辦?可以考慮注射PCSK9抑制劑,這樣聯合降脂,對于絕大部分的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能實現達標。
做完心臟支架,并非萬事大吉,并不是說放完心臟支架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也并不是說醫生給患者開了降脂藥,就不去關注了。我們要想辦法把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壓、心率降到理想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血管,才能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我們并不是放完支架就沒事了,我們要告訴患者堅持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按時規律吃藥,定期復查,各個指標控制在多少最安全。
我們并不是放完支架就沒事了,如果不去長期的管理,支架還會再次堵塞,別的血管也會堵塞。
我們得想更多的辦法,讓患者的指標達標,把患者的風險降到最低,而不會只會放支架!
科普劃重點:
做完心臟支架,并不是治療結束,這只是治療開始,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降到1.8mmol/L以下,極高危人群還得降到1.4mmol/L以下。不是沒有辦法,關鍵看有沒有想辦法!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