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又稱“左宗棠收復新疆”,晚清欽差大臣左宗棠統帥清軍,消滅割據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勢力、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戰局以清軍的勝利結束。
1881年,以清軍兵威為后盾,曾紀澤與沙俄議定《伊犁條約》,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
1884年新疆設省。
人稱“中亞屠夫”的阿古柏
在清軍越過天山開始南下之時,阿古柏突然于1877年5月29日死于喀拉沙爾(焉耆縣)。他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清史稿》說是飲毒酒自殺,但有人認為他是被人毒死。英國人卻記載是其酒后與小吏扭打而死。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往往認為戰爭就是交戰各方軍事實力的比拼,誰的軍事實力更強,誰就能占據更多主動權。
這種觀點比較片面。在大多數情況下,真正在戰爭中起決定性因素的并非軍事實力,而是經濟實力。
美國人能夠獨步世界,耀武揚威,拼接的就是鈔票。
那么,左宗棠收復新疆到底花了多少錢呢?
十九世紀60年代,位于中亞的浩罕汗國統治者派將領阿古柏入侵新疆。由于清廷當時忙于鎮壓國內腹地的叛亂,無暇顧及西部局勢,這就給阿古柏帶來了可乘之機,他率軍在新疆攻城掠地,并自立為王,建立了“洪福汗國”。
tips 浩罕汗國
中亞地區的封建國家。核心地區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馬爾吉蘭、納曼干等城的費爾干納盆地。主要居民為烏茲別克人,其次為塔吉克人、吉爾吉斯人和哈薩克人。版圖包括今日的哈薩克南部部分地區、烏茲別克東部以及塔吉克與吉爾吉斯部分領土。
到了十九世紀70年代中期,清朝內陸的叛亂勢力基本被肅清。
朝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全權節制三軍,準備著手收復新疆。
在擔任欽差大臣前,左宗棠已經著手進行了部分準備工作。他進一步根據敵我情況和新疆地區的地理條件,制訂了緩進急戰、先北后南的戰略方針,把重點著眼為籌集軍餉、采運軍糧、整頓軍隊、改善裝備等事項,完成了收復新疆的作戰準備。
受命后,左宗棠曾在蘭州召開軍事會議討論軍事問題。
在擊敗阿古柏的方略上,他提出要“先北路后南路”、“緩進急戰”。
左宗棠奉命收復新疆,首先要干的事情自然是積極做好新疆戰役的后勤準備工作。
皇帝命令戶部撥付給左宗棠二百萬兩銀子,原本這筆錢是海防建設的專用款。同時又讓各省交納總數達三百萬兩的協餉。
這樣勉強湊了五百萬兩,左宗棠的西路大軍終于可以開拔了。
阿古柏的軍隊,總兵力多達5萬人,其中騎兵約占三分之一。
步兵的武器是火槍,騎兵則使用火槍和腰刀。除了火繩槍這種當時已經過時的古老火器之外,阿古柏軍隊從英屬印度和奧斯曼帝國獲得了1萬多支恩菲爾德M1853前裝線膛槍和斯奈得-恩菲爾德M1866后裝線膛槍。
前者在當時雖然稍顯落伍,但這種口徑0.577英寸的線膛槍曾是當時英軍的制式步槍,它的性能可靠,射擊精度高;后者則是從前者改造而來。此外,安集延(即浩罕)人在清代也一直有善戰之名,連清政府都一度認為阿古柏是“氣吞天南之概”的強敵。
阿古柏的軍隊
盡管如此,此時阿古柏的軍隊更接近于“紙老虎”。一方面,浩罕人在阿古柏的軍隊里享有特權:軍隊的15個最高級軍官“愛米爾”中,竟有14個人來自浩罕;另一方面,穿著襤褸衣衫和破爛鞋子、被強征來的士兵們則士氣低落,逃亡現象時有發生。庫羅帕特金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從阿古柏軍隊的士氣看,它不適于打硬仗。”
為節餉省糧、加強戰力,左宗棠強調“兵貴精實”,對西征軍進行了裁減。
金順部(包括金順所接收的景廉、成祿等部)是裁汰重點,這一裁減自1873年8月即已開始。對于自己所部,左宗棠也精選壯丁、裁汰冗雜。1874年,在裁去馬步40營后,又裁奇、捷等營馬步勇夫1千多人。他還將一部分“弱不任戰”的兵勇轉為農墾勞力,改此前景廉等人“即兵即農”的狀況為“職業軍人”。
左宗棠的淮軍
左宗棠西征軍的軍械,一方面由在上海的采運局委員胡光墉采辦并轉運西北,另一方面也通過在陜甘的就地生產加以補給。左宗棠先后創辦西安機器局和蘭州制造局(亦稱“甘肅制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為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并由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后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
英國人寫的書中說:蘭州有大型軍械庫,一次就能發出1萬多支新式步槍。
1876年4月,左宗棠下令兵分三路向占據新疆的阿古柏勢力發起攻擊。
不過,戰爭是非常燒錢的事情,朝廷原本撥付的五百萬兩很快就花光了。
由于當時財政吃緊,國庫空虛,朝廷也拿不出更多銀子了。
經過皇帝同意,左宗棠于1877年向匯豐銀行借款五百萬兩,以廣州、福州、上海、漢口四地的海關收入做抵押。不過,這筆五百萬兩的巨款對于整個戰爭來說又是杯水車薪。
左宗棠西征途中的運糧隊伍
在收復新疆戰役期間,籌錢成了左宗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為了支持左宗棠打贏這一仗,朝廷也是下了血本,不斷催促各省交納協餉。數不盡的銀子從全國各地運往新疆,然后又如同填補一個無底洞一樣迅速不見了蹤影。
從1875年的戰前籌備到1878年初阿古柏勢力被基本清除出新疆。三年時間里,左宗棠為收復新疆共花掉了二千六百七十萬兩白銀。
亞克艾日克鄉烽火臺是清兵大戰阿古柏的歷史見證,現今遺址保存完好
不過,事情到這里卻還沒有結束。
阿古柏的軍事力量雖然被基本鏟除,但還是有一些殘余勢力躲在暗處負隅頑抗。
更讓清廷感到頭疼的是,沙俄于1871年以維持當地秩序為名,出兵侵占了新疆伊犁,并假惺惺地的聲明一旦清朝重新控制新疆,就將伊犁完整交還。
當清軍鏟除了阿古柏勢力,重新控制新疆后,沙俄的軍隊卻賴在伊犁不走了。
為了清除阿古柏殘余勢力,也為了向沙俄施加壓力,清朝不得不在新疆駐留大批軍隊。因此,收復新疆的戰事雖然已基本結束,但錢還得繼續花。
從1878年至1881年,朝廷又向新疆投入了二千五百六十萬兩白銀。
開銷之巨竟和戰爭時期差不多。
1881年2月,清朝和沙俄達成了《伊犁條約》,收復新疆的戰事終于可以徹底宣告結束。
清朝收復新疆整個過程用了六年時間,總共花費白銀五千二百三十萬兩。
1882年(光緒八年),時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請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復伊始和西征大軍未撤之威,不失時機地建省設縣。這樣順應民心,有利于百廢待舉,恢復元氣,實行切實有效的管理。
左宗棠懇切陳詞說服了清朝政府,使之同意著手在新疆建省。時任新疆巡撫的劉錦棠,制訂了建省的具體方案:省會設于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下設鎮迪道、伊塔道、阿克蘇道、喀什噶爾道及以下設府、廳、州、縣;伊犁仍設將軍府,但不再統帥全疆的軍政事務,政治中心移至迪化。
這筆白銀五千二百三十萬兩在當時到底是個什么概念呢?
以北洋水師的花費作為參考,大家就會心里有數了。
1888年,清朝正式建立了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
當年《美國海軍年鑒》對世界各國海軍做了排名,北洋水師名列全球第九。
建立北洋水師總共花二千萬兩左右。也就是說,清朝為收復新疆花費的銀子,足夠建立兩個半的北洋水師。
左宗棠到底花了多少錢不重要,新疆對我們有多要緊,一目了然啊。
《劍橋中國晚清史》評價
左宗棠的遠征是中華帝國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舉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漢唐兩代。另外,這是一場中國人的種族戰爭,可比之于清代中葉或唐代的遠征。
左宗棠為使新疆變成清朝的一個行省并使更多的漢族移民前往定居鋪平了道路。但是,盡管他取得了勝利并且俄國人最后撤離了除伊犁一段地帶以外的全部地區,但俄國早就在經濟上控制新疆了……
參考資料
新編中國歷史大事年表.銀川,2010:407
張海鵬編.中國近代史稿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53
傳經 劉泱泱.左宗棠傳論.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楊東梁.左宗棠.人民出版社,2015
恭祝各位讀者
元宵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