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我國M2余額為177.62萬億,全國人口總數為13.90億人。因此,簡單地計算平均的話,人均持有人民幣為12.78萬元。
M0是社會上的現金,M1是M0+企業的活期存款,M2就是M1+全國的定期存款,所以用M2代表我國人民幣總量是最合適的。
對比2008年,中國的M2是47.5萬億,人口總數是13.28億,則人均持有人民幣為3.58萬,2018年是2008年的3.57倍。可以看出,我國貨幣總量和人均持有貨幣的增長都是很明顯的。
但是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為82.712萬億,2008年則為30.067萬億元,2017年卻只是2008年的2.75倍,貨幣的增長比經濟增長還快,貨幣是否超發了?
貨幣增發是必須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貨幣需求也同樣在增加,為了滿足這種交易需求,維持物價相對穩定,所以央行需要增加貨幣供給。而當貨幣供給稍大于貨幣需求的時候,也是經濟發展的效果最好的時候。如果把國家比作一個超市,M2的增長也就是貨幣總量的增長,GDP的增長可以簡單看作是整個超市內貨物數量增長。這就跟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差不多,我國M2增速快,是因為經濟增長得也快,但如果貨物的增長速度跟不上錢的增長速度,貨少錢多,貨就會漲價。
也就是會出現通貨膨脹,通貨漲價的幅度就是CPI的漲幅,目前已知的是發行過多的貨幣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貨幣增發是把雙刃劍?
自2007年以來,中國的貨幣供應總量M2連續超越了日本、歐洲和美國幾大經濟體,目前相當于歐洲和美國的兩倍,日本的三倍。中國的M2已經相當于這三大經濟體的M2總量的70%左右。
由于我國社會在發展,人口在增長,GDP也在增長,這些都要有充足的不斷增長的貨幣來提供繼續發展的動力。
增發貨幣,可以降低利率,也就是用錢的成本,這樣就可以促進投資,投資增長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了才能帶動就業增長,于是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但是一昧地發行貨幣也是有隱患的,比如津巴布韋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其政府沒有稅收,無法維持政府機構和軍隊的正常運轉,但津巴布韋政府還是采用了違背經濟常識的方式,超發貨幣來支付政府部門的工資,以及其它的政府活動,最終導致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類似的例子還有委內瑞拉,也是超發貨幣導致這個石油豐富的國家陷入危機。
總的來看,在正常情況下,增發貨幣都是為了刺激經濟的活力,這個增發都有一定的限度,即達到了刺激經濟的目的,又不會讓貨幣貶值太多;但非理性的增發貨幣,不管出于何種目的,無節制的增發貨幣,都會對經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