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言歌 06-05 14:14
有時候,善良不能沒有鋒芒,否則真等于零。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自認為是一個很善良的人,有時甚至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一點懦弱。因為每次遇上什么好事情,都不會去跟別人爭。倒不是因為爭不到,而是覺得這樣做會有失風度。能幫別人的時候,也會盡量去幫,哪怕知道被騙了也不會去拆穿人家。
你是不是從小就聽人說“善有善報”,然后現在和許多人一樣,越來越不敢相信純粹的善良與正義?
我有一個朋友,跟我關系很好。他們一家目前就住在一間面積不足六十平方米的房子里,環境很一般。朋友已經二十好幾歲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她的父母以前在某家福利很好的單位工作,那時候單位給分房,她的父母本來可以分到兩套房子,一人一套(當時還沒結婚),但是他們沒要,因為覺得不想占單位的便宜,而且結婚以后只要一套房子就夠了。
后來單位效益不好,她的父母自謀出路了,也就一套房子都沒拿。
再后來,她的爸爸做生意掙了一些錢,買了一套房子。本來打算留給她當嫁妝,結果她們家的一個親戚要娶媳婦,來訴苦說買不起房子,又哭又鬧。她爸爸沒辦法就把房子賣給了親戚,也沒多要錢,多少錢買的就多少錢賣了出去,想著過幾年再攢錢給姑娘換個大點的房子也好。
可沒過幾年,房價暴漲,然后她爸爸的生意也黃了。她想出國讀書,但是家里拿不出那幾十萬,所有的親戚朋友,包括那個買了她家房子的親戚都說沒有錢,不愿意借錢給她們家。畢業的那天,她哭得很傷心,她說她一直都想出國,想看更廣闊的世界,但是她去不了,因為不能給父母增加經濟壓力。
朋友一家的家風很好,待人友善,做生意也本本分分,為什么落得這般光景?說好的“善有善報”呢?還是說她或者她的父母不夠善良呢?
也許很多人還是相信有純粹的善良和正義的,只是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再這樣去做了。
在周圍很多人都表現出冷漠、貪欲和一味索取的時候,善良如你我的普通人,付出的善意越多,他們的貪欲就有可能越大。
我再講一個以前的故事,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我會告訴你這樣的道理。
我高中的時候在外省借讀,認識了一個同鄉的朋友。他的家境不是很好,人也有點兒自卑。在家世方面,我從來是有意地避開不談,不希望了解他太多的個人情況帶來尷尬。大家一直就因共同的愛好走在一起。
然后我們一起準備高考,在同一個培訓班里上課。每天都要高強度學習,中午不回家,那時他基本上都是蹭飯吃。一周七天,大概五天都是我主動付兩個人的飯錢。本來家里給我的錢也不多,但是我覺得這樣做也沒有什么不好,畢竟他的家境確實差一點兒,我們又是朋友,所以從未有過一句怨言,就這么幫他付了半年多飯錢。
后來我們要一起回老家參加高考,家里擔心兩個小孩不會照顧自己,所以就給了我幾千塊錢,還讓我帶了一張銀行卡,交代我們說要住好一點的酒店,考試就打車去。他身上大概就帶了三百多塊錢。基本上從回老家第二天開始,幾乎全程都是我出的錢,住宿、車費、飯費等等,連返程的車票都是我買的。
我也從來沒有因為這些給他臉色看……我從來沒有覺得我幫他付錢是一種善良,只是覺得我們是朋友,這是我應該做的。
后來我們進了同一所大學,只是不在一個專業,教室離得很近,有時還一起上公開課。沒想到,我竟然聽到了一些流言,說他家如何如何有錢,回老家高考的時候住的是什么酒店之類的。
一開始我真的沒有在意,我知道他以前有些自卑,現在進了大學,出于男孩子的自尊心和虛榮心理,他那樣說我也覺得可以理解,畢竟也沒有造成什么危害不是?于是,我沒有揭穿他。
直到大三的那一年,我的同學來跟我說,他在背后跟人說我欠他錢。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后來我去問了他們班的同學,才知道他真這樣說過,而且說的時候還表現出一副“沒有辦法啊,那么多年的朋友了難道還能去要”的表情。
我覺得莫名其妙,怎么都控制不住怒火。我當時就找到他,當著所有人的面問他,我什么時候欠了他的錢。但他的反應卻十分讓人心寒。他先是不承認說過這樣的話,見躲不掉時又變得特別理直氣壯:“就算我這樣說了又怎么樣?你敢說你從來沒用過我的東西?”
我當時特別憤怒地說了一句:“要是沒有我,你準備高考的那陣子就已經餓死了!”
結果呢?從此他有了一番更好的說辭——他那個時候也沒有多少錢,就蹭過我幾頓飯,我就一直記到現在,他當時真的應該餓死算了。
人生的旅途上,你一定會碰上一些奇葩的人和事,除了自認倒霉,可能讓你連吐槽的力氣都沒有。
我想說,有時候,善良不能沒有鋒芒,否則真等于零。越是善良的人底線越要高一些,才不至于縱容他人;越是善良的人越要懂得拒絕,也算是對自己的保護。
善良如你我的人,有時候就得在事情變壞之前學著適度“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