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凌晨,有知名博主爆料,演員高以翔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暈倒搶救,該博主還曬出了救護車的照片,并表示高以翔已經送到醫院搶救。剛剛,浙江新聞發文,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去世。
匯總信息,得出以下幾點:
1.節目體力強度很大,凌晨還在干活。多位藝人直呼累。
2.現場倒地后,一群人發懵,以為是節目設計環節。急救車醫護人員實施了約15分鐘心肺復蘇。
3.到醫院是雙瞳孔散大,繼續搶救2小時宣布死亡。估計是全程未能恢復心跳。
高以翔僅有35歲,很帥氣很man的外形,比奶油小生耐看,頗受觀眾喜愛。突然發生這種悲劇,令人嘆惋。
高以翔發病的這個過程,就是典型的猝死: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短時間內死亡。
目前認為,35歲以上的猝死,多數與冠心病有關。而35歲以下的猝死,大多與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有關。有友人表示,周一見到高以翔時就有點狀況,看起來有點感冒。由此推測,感冒并發病毒性心肌炎,劇烈運動誘發心臟驟停可能性比較大。
突發的心臟驟停,很難預測,也很難預防。
但是心臟驟停之后的急救,卻已經被清晰的總結,這就是生存鏈。
生存鏈
在心臟驟停之后,單純指望急救車來,基本屬于等死。所以一直以來,國內院外心臟驟停存活率都低于1%。
要想挽救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目前我們最緊迫的是做兩件事:
1 大規模面向公眾普及心肺復蘇技能。
2 在更多的場所鋪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第一時間的心肺復蘇供給心腦血流,贏得時間,而早期的除顫更能起死回生。越早除顫效果越好。國內馬拉松賽道上30多個案例表明,電除顫之后,很多爬起來要接著跑。可見除顫對一個心臟驟停急救的重要意義。
類似這個《追我吧》節目組,應該是有醫療保障團隊的,醫療保障肯定有止血包扎的物品,但是否有除顫器呢?就不好說了。
國內目前很多的醫療保障,是沒有除顫器的,而沒有除顫器的醫療保障就是裸奔啊。
因此夜鷹強烈發出倡議,更多人學習心肺復蘇術,鋪設更多的自動體外除顫器,也請大家一起轉發學習,避免悲劇發生。
心肺復蘇怎么做,夜鷹示范講解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怎么用,來源:騰訊醫典
夜鷹線下急救課咨詢,可以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