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王問鼎,意在天下--問鼎中原
問鼎中原
釋義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來源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洛陽是東周的都城。楚莊王親自領兵打敗在陸渾一帶的戎族以后,又到周定王的邊境閱兵,顯示楚國勢力的強大,想以此威脅周天子,與他分治天下,嚇得周定王立即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他。
定鼎中原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著又鑄造了九個大鼎,到了商周時九鼎成為傳國之寶,誰想統治天下,就要先奪取九鼎。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舉兵討伐,滅了商朝。滅商后,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把九鼎搬運到周朝的國都鎬京(今西安市西南)。誰知那九尊大鼎個個象小鐵山,既難搬又難運。武王組織了大批人馬,據說一尊鼎就動用了八九萬人,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陽。當他們準備再向西拉時,不管用什么辦法,大鼎象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動。武王聞知此事,感嘆地說:“九鼎是鎮國之寶,它們到了洛陽不往西走,定有緣故。夏朝國都在洛陽,洛陽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國都遷到洛陽不成?如果是這樣,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陽吧。”不料正當武王準備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禮時,卻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了位,在周公旦的輔佐和幫助下,在太廟里建成了一座宏偉壯麗的大殿,選擇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諸侯,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滅商的大業,取得了天下。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定鼎洛陽”的功勞,就興建了一座殿宇輝煌的周公廟,廟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廟仍坐落在洛陽老城的西關外供人們瀏纜憑吊。周公廟前的道路則取名為定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