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第二節 外科及皮膚科病證
 《手穴手紋診治》 > 第五章 常見疾病的手穴治療

第二節 外科及皮膚科病證

一、腰背扭傷

背腰部的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常可因急性扭、挫傷或慢性勞損而引起損傷。如腰背用力太猛、負荷過重,或因體位和姿式的不當等。挫傷是由外界暴力撞擊而引起,勞損則是長期在某一姿勢下勞動,或骨骼畸形、病變而導致的積累性損傷,也可因急性扭、挫傷恢復不全式反復多次受傷而造成。

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背腰部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急性扭、挫傷者,起病突然,有外傷史,局部疼痛,壓痛明顯,嚴重時并有腫脹或血腫。慢性勞損者,多有持久的時輕時重的背腰酸痛史,亦可有不同程度的壓痛,每于勞累、氣候變化時加重,患處常感怕冷,并可急性發作。久坐久臥后起來活動時癥狀加重,并有板滯僵硬感。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選穴:魚際、后溪、腰腿點、痛靈、威靈、精靈、第二掌骨全息穴、上都、養老。

操作方法:取以上1~2個穴位,直刺適應于急性扭挫傷或慢性勞損急性發作時,如局部怕冷發涼者,可行溫針或艾灸。

(二)穴位注射療法

選穴:腰腿點、后溪。

穴位注射方選:選用以上穴位壓痛明顯點。急性扭、挫傷用0.5~1%鹽酸普魯卡因5~10毫升注入,隔日1次;慢性勞損用10%葡萄糖5~10毫升或25%硫酸鎂5毫升加2%鹽酸普魯卡因1毫升慢慢穴位注入。

(三)電針療法

選穴:腰腿點、上都。

操作:用28毫針直刺0.3~0.5寸,按電針療法接通電療儀,穴位電刺激,每次5~10分鐘。

(四)點穴治療

選穴:腰腿點、后溪。

操作:用手指點、掐和扣擊以上穴位3~6次,使受刺激部位有麻脹感,刺激時間應稍長,節律要均勻,力量由輕到重,要注意不要掐破皮膚。在刺激穴位時,讓患者站立,兩腿分開站穩,作腰部前后屈曲和左右旋轉運動。活動節奏要由慢漸快,邊點壓邊活動,這樣效果顯著。

【手穴治萃】

針威靈、精靈治療急性腰扭傷。以針刺經外奇穴威靈、精靈兩穴為主,治療急性腰扭傷效果滿意。針刺時囑患者正坐,腰部放松,伸展患側手背,伏掌。選30號1寸毫針,分別針刺上兩穴,均刺深0.3~0.5寸。得氣后即緩慢提插、捻轉。囑患者站起,活動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轉,再留針半小時,留針間行針兩次。每日1次。治療100例,經治1~3次,除2例無效外,90例腰痛消失,活動正常。8例腰痛基本消失,活動正常,偶有輕度疼痛。(張林燦浙江中醫雜志8:(3)3741993)

第二掌骨側全息新穴治愈急性腰扭傷50例。患者半握拳如松握雞卵狀,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與拇指尖相距約3厘米。醫者用與患者相反手的拇指尖沿患者第2掌骨的長軸方向輕輕來回按壓,可覺有一淺凸長槽,新穴群即分布在此,從頭穴到足穴以大小適中且相等的壓力順序揉壓。如果在某一穴位出現疼痛反應,即表明與其對應的整體上同名部位或器官有病,可在此穴行針刺。治療選30號0.5~1寸的毫針,沿壓痛點最敏感處的第2掌骨拇指側邊緣垂直刺入,進針后輕輕捻轉即產生較強的針感并向發病部位傳導。留針15~30分鐘,日1次,經1~3次治療全部獲愈。(石信箴河南中醫—1991,11(4)—27)

附:閃腰、岔氣

【概述】岔氣由用力不當閃挫后,出現深呼吸和咳嗽時胸脅背腰間脹滿疼痛為特征的一種病癥。檢查多無陽性發現,X線骨質無異常。臨床多見于青壯年。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魚際。

操作:用28號和30號1寸毫針,常規消毒后,針尖略向腕關節,刺0.8寸,得氣后提插捻轉,同時讓患者作深呼吸動作,患者就會感到呼吸通暢,疼痛就會明顯減輕或緩解。一般1次即愈,重得2~3次愈。

方法2:

選穴:后溪穴。

操作:用30號5分或1寸毫針,皮膚常規消毒后,直刺0.5~0.8寸。得氣后,拇指向后輕度捻轉1~2分鐘,并同時讓患者活動腰背部。至腰痛全消失出針。未愈留針15~20分鐘。

病例:吳××,男,27歲。1989年12月16日就診。主訴昨日幫鄰居搬家時由于用力不當,閃挫腰間,昨夜碾轉反側,一夜未眠,不敢深呼吸,咳嗽時亦明顯加重。遂取后溪穴,直刺0.8寸左右,輕度捻轉,并囑其活動腰部,令咳嗽,針后明顯減輕,可彎腰蹲起。一次即愈。

按語:后溪穴為小腸經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督主一身之陽氣。腰痛,閃腰岔氣多為督脈陽氣受阻。針后溪穴,可以使陽氣得以轉輸運行,腰痛自愈。臨癥驗證,無不如鼓應桴。

(二)指針療法

選穴:腰腿點。

操作:醫者用右手拇指指尖,對準穴位,用力切按,切按時讓病人活動腰部,每次治療一分鐘左右,讓病人休息5~10分鐘再行治療,直到病情緩解。

二、肩關節周圍炎

【概述】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俗稱“漏肩風”、是一種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退行性變。大多因積累性損傷,或突然外傷或感受風寒所引起。主要病理是關節囊和關節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癥反應。好發于40~50歲之間,女性多于男性。臨床表現肩關節酸痛,活動受限、外旋及后伸為甚,日久關節活動可完全喪失或肌肉萎縮。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后溪穴。

操作:常規消毒后直刺1.5寸,針尖略向上斜刺,使針感向肩部放散。

資料:據山東中醫學院針灸系呂建平介紹:用后溪穴治肩周炎,止痛解痙效果甚好。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針刺5—10次癥狀即可緩解。介紹1例。

典型病例:宮某,女,42歲。1989年3月27日就診。診為:肩周炎。患者訴肩部酸痛,向頸和整個上肢放射,日輕夜重,肩關節僵直,手臂上舉、后伸等動作均受限,局部有多處壓痛。即以上法針刺,患者自覺有股熱流向肩部放散,活動當即靈活,疼痛減輕。每日針1次,5次后肩關節活動自如,隨訪1年,未再復發。

方法2:

選穴:肩點、脊柱點。

操作:常規消毒后,緊靠骨膜直刺0.2~0.5寸,不進入骨膜,針感局部疼痛。針時讓病人活動肩關節。

方法3:

選穴:少商、商陽、關沖。

操作:用0.5寸毫針刺井穴少商、商陽、關沖穴,囑患者活動肩關節。根據肩關節活動情況診斷其粘連程度,確定治療方法與配穴。并采用直流電首尾穴位相接,間接放電治療。

(二)指針按壓療法

選穴:陽谷、合谷。

操作:用拇指指端用力在穴位上壓抑,并用中指指尖點按,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三)穴位注射療法

選穴:合谷、外關。

藥物:維生素B1100毫克

操作:用1次性注射器每穴注入維生素B150毫克。每日1次,兩個穴位交替進行,注患側穴位。

(四)按摩推拿療法

選穴:肩點、中渚、合谷、陽溪。

操作:用拇指外側緣或食、中指面在體表來回摩抹,用魚際在患者穴位處抹揉,并囑患者活動上肢及肩部。

【手穴治萃】

針灸治療肩周炎55例。對肩周炎采用經絡辨證和病因辨證相結合的診斷方法,使用針刺井穴(手部穴位),首尾取穴,間斷低頻放電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治療方法:對初診患者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進行試探性治療。用0.3~0.5寸的毫針刺其井穴的少商、商陽、關沖,囑其活動肩關節,以診斷其粘連程度,確定治療方法及配穴。采用間接放電治療。1.陽明經:肩峰臑臂疼痛,上舉活動受限者,取商陽,肩髃,迎香(首尾取穴),采用電針機,正負兩極分別接于首尾兩穴。2.少陽經:肩外廉、肩胛疼痛,內收外展,伸舉活動受限者,取關沖、中渚、肩髃髎。3.太陽經:肩外后廉痛,內收,前伸,內旋受限者,取少澤,臑俞、天宗。4.太陰經:肩臑臂內側疼痛,外旋,后提受限者,取少商、孔最、中府……。

治療結果:在55例中,痊愈29例,好轉7例,總有效率為100%。

三、指間關節扭挫傷

在我們日常生活勞動中,經常發生指間關節扭挫傷,傷后局部疼痛,嚴重地影響功能。有時往往因對本病未引起足夠重視,或處理不當,而造成不良后果。一般地說拇指的掌指關節和其它四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的關節囊比較松弛,甚易造成損傷。掌指或指間關節的兩側均有側副韌帶,關節屈曲時則韌帶緊張,伸直時則韌帶弛緩,所以手指向一側偏曲和過伸性扭傷時,常引起韌帶損傷關節囊撕裂,嚴重者可造成關節脫位。關節失去穩定,以致影響手持物功能。

【手穴治法】

(一)按摩療法

指間關節扭挫傷,若韌帶斷裂未加以妥善處理,日后必經常腫脹,并影響關節穩定。如單純采用局部固定,未注意關節練習活動,有時關節發生強直,影響活動功能。所以動靜結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按摩是治療單純性指間關節扭挫傷的很好方法。如合并韌帶斷裂,應施行短期固定,約2—3周,使斷裂之韌帶得以修復,然后再進行手法按摩和功能煅煉。如嚴重出現撕脫性骨折,要采取內固定,如骨折塊脫位,要手術切骨塊,修補斷裂韌帶。

1.準備手法

(1)按壓“合谷”法。(圖4—1)

(2)按壓“陽溪”、“陽谷”穴。(圖4—3)

(3)捋十指法(見圖4—2)

2.治療手法:

(1)患者手背向上,掌心向下。術者左手拇食指持握近側指間關節的兩側,右手拇食指呈前后位捏住遠側指節,用中指指端抵住近側指間關節的掌面,在牽引下,屈曲其近側指間關節(圖5—1),反復2—3次。

(2)術者以右手拇及食指,呈前后位夾持傷指,食指屈曲位以中節橫于傷指近節掌側,拇指指腹放于傷指近節背側。在二指夾持下向下捋按,反復2~3次。然后用拇及食指,呈左右位,夾持傷指向下捋按,反復2~3次。

圖略

(3)患者掌心朝上四指呈半屈曲位,術者用右手四指掌側壓住患者四指指端,以拇食二指向下捋按傷指,先前后位,

以拇食二指向下捋按傷指,先前后位,后左右位后左右位推滾,使患者四指作屈伸活動,反復2~3次。(圖5—2)。以上3種方法,每日1次。

(二)藥浴療法

1.藥物組成:當歸尾、赤艾、紅花、乳香、沒藥、元胡、伸筋草、桑枝血竭、川芎。

2.制法:水煎制成500毫升藥液,備用。(夏天置冰箱,3天內有效)

3.用法:取少半盆水,在攝氏50~60℃,兌入藥液150~200毫升,上蓋毛巾,熏洗患指。每日2~3次。

按語:本法能活血祛瘀,通利關節,配合其它療法治療,盡快消除腫脹,有利關節修復。

四、腕關節勞損

【概述】腕關節因工作性質勞損,引起長期腕痛為臨床所常見,局部一般無紅腫,“X”線片上顯示陰性,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按摩手法可以減輕疼痛。

腕關節的病理表現為,腕關節附近韌帶扭傷或破裂;下橈尺關節分離或松馳;三角纖維軟骨破裂;創傷性肌腱滑膜炎;局部軟組織損傷后出血瘀積,久之機化粘連。

【手穴治法】

(一)按摩療法

1.按摩前準備手法:

(1)按壓“合谷”穴(見圖4—1)

(2)按壓“陽溪”、“陽谷”穴(見圖4—3)

2.治療手法:

(1)術者呈45°斜坐于患者病側,以右手拇及食指捏住患者四指,其他三指握住拇指,并將拇指指關節夾于中與食指之間。此時患者手掌朝上,術者以左手拇指放于患者橈骨莖突平面下,其它三指放于尺側,食指放于尺骨莖突平面下。術者向下牽引手腕,將腕向尺側偏屈,尺側偏屈時食指抵住尺側腕關節間隙使腕向尺側偏屈至最大限度。

(二)指針按壓療法

選穴:合谷、腕骨、后溪。

操作:按壓合谷穴同按摩準備手法同(見圖4—1)。腕骨可用雙手拇指尖合攏后掐壓,并活動患者腕部。后溪穴采取點壓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針刺療法

選穴:壓痛點、魚際、合谷、列缺、陽溪、大陵。

操作:以壓痛點為主,從痛點四周向壓痛點透刺2—4針,留針10—20分鐘,根據患病部位及有無放射痛,適當選用配穴2—3穴,每日或隔日1次。或用溫計。即在壓痛點四周向痛點中心以75°角各斜刺一針,有酸脹感后,用艾絨制成艾炷或艾條,在針柄上溫針灸2~3壯,或10~15分鐘。

五、腕管綜合征

【概述】

腕管綜合征是由于腕管內肌腱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癥性增生,使腕管相對變窄,壓迫正中神經和血管,而引起手指麻痛乏力為主的癥候群。此綜合征多由腕部外傷如骨折、脫位、扭挫傷、慢性勞損等因素所引起。局部無腫脹、X線檢查多無異常發現,按壓腕關節和盡量背伸腕關節癥狀加重。

【手穴治法】

(一)小針刀療法

將患者前臂平放在鋪有消毒巾的桌面上,讓病人盡量背伸腕關節,醫生用拇指按壓患者腕橫韌帶部,對準壓痛點、用2%的龍膽紫標記,常規皮膚消毒,皮下注入2%普魯卡因2~4毫升,先用小針刀的三角刀刺入刀下,皮口約0.5厘米,同時做局部切痕,切開后用彎鉤刀在切痕處平行刺入患處,當到達腕橫韌帶部,將針尾抬高,與皮膚表面成45°角,目的是使刀尖接觸腕橫韌帶,避免傷及正中神經。慢慢地向遠側進行鉤割,同時可聽到腕橫韌帶的“喳喳聲”即出針。腕部疼痛,麻木癥狀立即消失,感覺松快,握拳有力。刀口壓迫止血,不用縫合,以消毒敷料外敷2天。周氏曾用此法治療20例,有17例癥狀、體征消失,3例癥狀減輕。(周游新中醫,—199123(5)—33)

(二)穴位注射療法

選穴:病變部位。

操作:按穴位注射療法操作,用1毫升1次性注射器,抽取2%的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指針按壓療法

選穴:合谷、陽谷、腕骨、中渚。

操作:患者將患手放于桌面上,醫者用拇指指尖,由輕至重,對準穴位,點按,每日數次,點按后輕輕揉搓局部1~2分鐘。

六、屈拇長肌腱狹窄性腱鞘炎

【概述】

屈拇長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多發生于掌指關節之掌骨頭的掌側,初發時病部手指均感酸脹疼痛,局部腱鞘肥厚,亦可摸到結節樣隆起,有顯著壓痛。手指屈伸活動受限,有時狹窄部將膨大的肌腱交鎖,則手指不能做伸屈活動。如勉強用力或被動性伸屈時,局部發生彈響,且有劇痛。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選穴:魚際。

操作:常規消毒后,用31號1.5寸毫針,針尖向第一掌骨小頭掌側方向進針,深約0.8~1寸,得氣后,捻轉提插1~2分鐘,至患部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留針30~60分鐘。留針期用一段長約2~3厘米的艾條,插在針柄上,點然施灸,燒完后除去灰燼,再如法施灸,灸2~3段艾條。

(二)按摩療法

選穴:合谷、陽溪、陽谷、魚際。

操作:①準備手法:按壓合谷穴。用拇指按壓患肢合谷穴一分鐘。按壓陽溪、陽谷穴。并伸屈患腕1~2分鐘。②治療手法:術者以左手握腕,右手以拇及食指呈前后位捏住患者右手拇指做對抗牽引。術者以左手拇及食指用力持握患者拇指遠端,右手拇、食指持握患者拇指近端,兩手做對抗牽引,牽引時屈曲其患指的掌指關節,并同時用中指指端抵住患手拇指掌骨遠端掌側(即腱鞘的狹窄部),用力向尺側推按其腱鞘的狹窄部,往往有撕裂感。③術前術后按摩魚際穴1~2分鐘。

(三)艾灸療法

選穴:腱鞘炎局部。

操作:用艾條或艾炷直接灸,或隔姜、隔鹽或隔藥物灸。以病人局部皮膚發紅,不至于灼痛不能忍受為度。治療期間囑患者手指不要勞累和著涼。

【手穴治萃】

隔姜灸治療指部腱鞘炎50例/秦培合/中國針灸1992—(2)—31

治療方法:切取厚約2~3毫米的鮮姜一片,直徑約2厘米左右,在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上置大艾炷放在患處施灸,如病人感覺灼熱不可忍受時,可將姜片向上提起少許,再襯一厚約1毫米相同姜片放下再灸,直至皮膚潮紅為度,(約6~9壯),每日1次,7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手指不要勞累和著涼。

治療結果:手指活動自如為痊愈43例,占86%;疼痛消失,手指活動受限減輕為好轉,好轉7例,占14%。有效率為100%。療程最短者5天,最長者21天。

七、腱鞘囊腫

【概述】

腱鞘囊腫好發于關節和肌腱附近,常由于局部損傷引起,多發生于腕背部,亦可見于足背及膝部。患處局部隆起,邊緣光滑,與附近組織不粘連。患處可有酸痛,有時可使肢體乏力,這主要是腱鞘的粘性變所致,和外傷、勞損有一定關系。囊腫多與關節或腱鞘相交通,內含膠狀透明液,多見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選穴:囊腫局部。

操作:固定囊腫部位,用三根28號毫針,齊刺入囊腫,略加擠壓,再用艾絨溫針2~3壯,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如囊腫較大。有波動感,可先行局部皮膚消毒,用注射器吸出囊液,然后針尖向囊壁穿刺數孔,加以擠壓,再用三針齊刺加壓溫針。然后加壓包扎3~5天,隔1周如再出現囊液,可重復上法5~7次,至囊腫消失為止。

(二)火針療法

選穴:囊腫部位。

操作:醫者右手持2號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左手拇、食指擠住囊腫,將內容物推向一側,避開血管和肌腱部位,對準囊腫中心,迅速刺入囊腫深部,快速出針,出針后兩手持干棉球在針孔周圍擠壓,擠出膠狀粘液,消毒后壓迫固定,2天內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膠布即愈。

(三)艾灸療法

選穴:魚際、合谷、列缺、陽溪。

操作:對準以上穴位,用艾條采取溫和灸法,每穴灸3~5分鐘,每日1次。或隔姜、隔附子餅用艾炷灸,或直接用艾炷灸以上穴位,每穴灸2~3壯,每日1次。

【手穴治萃】

火針治療腱鞘囊腫200例/由福山,張玉蓮/中國針灸1990—10(4)—38。

一般資料:200例中,男84例,女116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60歲。囊腫部位:手背及手腕部130例,足背及足踝部33例,腘窩部30例,足拇指第一關節7例,其中手及手腕部發病率最高。治療方法、醫者右手持2號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左手拇、食指擠住囊腫,將內物推至一邊,避開血管及肌腱,使囊腫突起,對準囊腫中心迅速刺入深部2至3針,針要快刺快出,必要時可留針。兩手持干棉球在針孔周圍擠壓,擠出膠狀粘液,擠壓干凈后用酒精棉球擦干,消毒后再用擠干的酒精棉球壓迫,用膠布固定,2日內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膠布即愈。治療200例,共治254次。1次治愈者149例,2次治愈者48例,3次治愈者3例。200例全部治愈。隨訪2~3年未復發,治療中無1例感染。注意:將針燒紅至白亮,迅速刺入不覺疼痛。針刺到囊腫莖底部,不可過深。

八、踝關節扭傷

【概述】踝關節扭傷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扭傷80%以上,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青壯年活動量較多,因而發生踝關節扭傷的機會要多,踝關節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內外二踝與距骨構成的關節。多由于足部突然遭受內翻性損傷、足外側韌帶過度牽拉而得。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尤以走路或活動關節時更為明顯。局部腫脹,皮下瘀血,多見踝前外側和足背部。由于出血積聚于關節間隙或軟組織嵌入于關節內,致使走路疼痛,足跖不敢著地,即使勉強走路也是以足外緣著地,表現跛行。

【手穴治法】

針刺療法

選用手穴:同側陽池穴

針刺方法:常規皮膚消毒,俯掌,對準穴位,直刺0.3~0.4寸,囑患者同時活動受傷踝關節。留針30分鐘,留針時按摩患側太溪,按壓解溪。也可牽引患者足趾,在牽引下將患足左右搖擺,內翻與外翻3~5次。

【手穴治萃】

針刺陽池穴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31例。取同側陽池穴,常規消毒,針尖對準穴位,快速進針至皮下,得氣后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病人可自行按摩,使循環改善,瘀血吸收,疼痛緩解。療程與療效:針刺2次痊愈9例,針刺3次痊愈8例,針4次痊愈5例,針5次以上痊愈9例。針刺同側陽池穴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31例,療效明顯,特點是疼痛減輕快,腫脹吸收好,其原因可能是針刺部位和病變部位形態相似,功能相似,符合祖國醫學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原則,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牟治修中國針灸—1985,(6)—8)

九、指(趾)頭炎

【概述】指趾頭炎臨床以中、小學生較為常見。手指趾感染,屬于祖國醫學手足部疔瘡之范疇,其病因病機多因臟腑蘊熱蓄積,正邪相搏,熱毒熾盛,氣血壅滯于手足皮肉之間。而致。患者指趾在2—3日成膿,潰后如膿毒浸淫范圍小的可迅速治愈,但每因指甲積膿或肉芽增生,則需拔甲方能治愈。

【手穴治法】

(一)艾熏療法

選穴:指頭感染部位。

操作:取玻璃或不銹鋼熏艾器1個、用20至30克艾絨置熏器中,用火柴點燃,用口吹滅火苗,用艾煙熏灸指頭感染部位,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二)點刺放血療法

選穴:少商、中沖、關沖。

操作:用0.9%的生理鹽水沖洗雙手后,用三棱針點刺以上穴位,并放出0.5~1毫升血液,每日1次,兩手交替進行。

【手穴治萃】

艾熏治療指(趾)頭炎40例臨床觀察。治療方法:(1)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病灶部份已化膿者,用三棱針點刺放出膿液。嵌甲者,剪去部分指(趾)甲。肉芽增生者,用三棱針點刺破壞肉芽組織。(2)用20克艾絨置于熏艾器中燃燒,以煙熏病灶部位20分鐘,熏后以消毒敷料包扎患指(趾)。療效觀察:(1)療效標準:痊愈:局部癥狀、體征消失,創面愈合,患指(趾)功能完全恢復;無效;連續艾熏14次以上無效,癥情無改善。(2)治療結果:急性炎癥7例,嵌甲6例,甲下瘀血5例,肉芽增生8例,均完全治愈;指(趾)頭化膿14例中,治愈11例,無效3例。(葉春枚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6,5(1),44)

十、指甲癬

【概述】甲癬為皮膚科常見病,中青年易患,每年春夏易發,秋冬漸愈,反反復復,難以治愈,發病時瘙癢難忍。中醫認為,此病乃指端為濕熱之邪流注,氣血受阻,血瘀于局部所致。病久常致指甲板增厚,高低不平,呈灰褐色,沒有光澤。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合谷、勞宮。

操作:取患側,患者伸手自然放手桌面上,醫者左手輕輕撐開患者合谷穴局部皮膚,直刺進針,向勞宮透刺。并提插捻轉1分鐘,留針30分鐘,根據病程長短、每年發作次數決定治療時間。

方法2:

選穴:四縫。

操作:用較粗毫針,對準穴位,深刺入皮下,輕輕捻轉3~5次,不留針。

(二)七星針療法

選穴:病變局部。

操作:先用0.1%的新吉爾滅或生理鹽水洗手消毒,以右手持針柄,用叩刺法,每分鐘100次左右,叩擊時,針尖要垂直下去,用力均勻,使局部皮膚微有滲血。

(三)點刺放血療法

選穴:十王。

操作:用粗毫針或三棱針輕輕點刺,放出少許血液,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凈。

(四)艾熏療法

選穴:患病指甲。

操作:用火點燃艾葉或艾條,用艾葉煙熏灸,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手穴治萃】

針刺合谷透勞宮治療指甲癬16例/馮繼申等/中國針灸1992—(5)—46

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齡20~39歲;病程一年以內6例,1年以上者10例,有2例長達10余年。16例均為單手患病,病在一指者9例,二指者4例,三指者1例,四指者2例。治療方法:取患側合谷透勞宮,留針30分鐘。每年針刺3~5次,每次間隔1月,伴手癬瘙癢者,隨時針刺。甲癬愈后,再繼續治療1~3年,每年針刺1次。結果:16例中,指甲恢復正常,無自覺癥狀,隨訪2年未復發者14例。另2例于瘙癢消失后中斷治療,后又復發。

十一、丹毒

【概述】丹毒俗稱“流火”,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膚病,常繼發于足癬、炎癥或外傷之后。患者突然發病,先有寒熱,繼則局部出現紅斑,迅速向四周蔓延。患處皮膚呈鮮紅色,表面緊張光滑,略高起,有脹痛。附近淋巴結腫大,有壓痛。白細胞增高,尿中可出現蛋白。如下肢丹毒長期反復發作,可使淋巴管阻塞,結締組織增生而引起象皮腫。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選穴:四縫。

操作:用三棱針,常規消毒后,刺四縫穴,擠出粘液,取同側刺法,即病在右側取右手,病在左側取左手。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二)點刺放血療法

選穴:十宣。

操作:用三棱針或粗毫針,常規消毒后,十宣每次選穴3~5個穴位,點刺放血,交替進行,每日1次。

【手穴治萃】

針刺四縫穴治療丹毒44例。治療方法: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針刺四縫穴,擠出粘液。病在左側刺左手,病在右側刺右手,病在中刺兩手。病情輕時只刺中指一穴即可。隔天一次。3次無效改用他法。療效觀察:痊愈38例,其中針刺1次10例,針刺2次19例,針刺3次9例。顯效(即針刺3次全身癥狀消失、局部癥狀明顯好轉)4例,無效2例。祖國醫學認為四縫穴治療小兒疳積有奇效。四縫穴與脾胃關系密切,通過針刺四縫穴調整臟腑功能,使經絡通暢,氣血和順,治丹毒而收功。(王清彥陜西中醫1986(11)—528)

十二、疔瘡

【概述】

疔瘡是發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此證隨處可生,但多發于顏面和手足等處。如處理不當,發于顏面的疔瘡,更容易走黃,而導致生命危險;發于手足的,則可以損筋傷骨,影響手足功能。

【手穴治法】

(一)點刺放血療法

選穴:商陽。

操作:手足疔放患側,面部放對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數滴。

另外,治療期間可配合內服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外治可配合玉露散、九一丹生肌散,用于初期、中期、后期。

(二)割治療法

選穴:患病部位。

操作:手指療在指掌側面作一縱形切口,切開后用藥線蘸八二丹或九一丹插入瘡口,外敷金黃膏,切口不可在指掌正中,以免術后形成瘢痕。手掌部疔瘡沿手掌紋切開排膿依上法。

【手穴治萃】

商陽穴治面疔舉案:

患者、男性、35歲。

主訴:鼻旁疼痛2天,加重1天。

患者兩天前感覺鼻旁癢痛,只見鼻翼外方有一粟粒樣小瘡,未加注意。今日局部感覺發熱,且疼痛加劇。查患者左側鼻旁恰在迎香穴處生一小瘡如粟粒,堅硬似釘,周圍皮膚微紅,范圍0.5厘米左右,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素嗜酒,大便秘,常2—3天1行。

治療經過:選手陽明大腸經商陽穴,用三棱針點刺放出濃稠鮮血5~6滴。(先右側后左側)。翌日二診,疼痛大減。面部紅腫已消,于該穴再放血1次。三診,已基本無痛感,以兩劑五味消毒飲善其后。

按語:商陽穴為手陽明經井穴,在此穴放血,迅速瀉其熱毒,故能治療其經所至的顏面疔瘡。適應于疔瘡的早期,如腫勢增大,膿頭破潰,甚則出現走黃危證,則本法不宜。(王惠玲天津中醫—1991,(2)—43)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見自然療法項目簡介
全身最重要的74個穴位講解,太全了!有病不怕了
《手穴手紋診治》全書
牢記這10個穴位,可以治好很多病
視頻 圖解,看西北針王鄭魁山先生用穿胛熱針法治療肩周炎
全身最重要的74個穴位講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定县| 凌云县| 西畴县| 措美县| 建阳市| 沙坪坝区| 霞浦县| 阳山县| 尖扎县| 确山县| 咸阳市| 和平区| 博湖县| 邢台县| 神池县| 龙泉市| 抚宁县| 阿拉尔市| 福海县| 天峨县| 内乡县| 崇义县| 成武县| 佛山市| 临颍县| 卢湾区| 安国市| 宁晋县| 遂宁市| 平和县| 山阴县| 云龙县| 曲阜市| 平邑县| 扎兰屯市| 平泉县| 三穗县| 花垣县| 苏尼特左旗| 剑川县|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