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意大利語: Tristano e isotta)》又名《崔斯坦和伊索德》(英語:Tristan and Iseult)是12世紀時流傳的一個浪漫、悲劇故事,創作來源于凱爾特人的傳說,后影響力逐漸擴大,并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故事講述的是康沃爾郡騎士崔斯坦(Tristan,或Tristram)與愛爾蘭公主伊索德(Iseult、Isolde、Yseult等)之間惡毒的愛情。故事情節很可能影響了亞瑟王傳說中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的浪漫情節,自12世紀以來在西方美術史、浪漫、西方文學(英語:Western literature)中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盡管每個作者的敘述都有所不同,但故事大體結構基本沒有變動。
該故事的情節,最早來源于凱爾特人的故事集中關于阿圖斯國王與特里斯坦的傳說,后者見于戈特弗里德·馮·斯特拉斯堡(13世紀)的一長篇詩體小說。瓦格納不但讀過這中世紀后期的文字,而且還把同時代奧古斯都·馮·帕拉藤,卡爾·利特和尤利烏斯·摩瑟的改變版本。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Tristan und Isolde)是理查德·瓦格納的一部歌劇,他自己稱之為一部三幕劇。首演于1865年6月10日在慕尼黑皇家宮廷與國家劇院。這部歌劇是瓦格納和馬蒂爾德·維森東克的戀情寫照,被視為古典-浪漫音樂的終結、新音樂的開山之作(特里斯坦和弦)。
幕前歷史
在一次愛爾蘭針對康沃爾(前者向后者索取進貢)的戰爭中,特里斯坦殺死了伊索爾德的未婚夫愛爾蘭人莫洛爾德,但自己也受了重傷。他用化名(坦特里斯,Tantris)在伊索爾德下得到了醫治。伊索爾德在特里斯坦的劍上找到了一處缺口,正好與莫洛爾德頭上傷口所藏的碎片吻合。她拿起劍要報仇,但當特里斯坦睜開眼睛的時候,她就愛上了后者,劍也沉落下來了。
第一幕
康沃爾國王馬克派遣心腹特里斯坦到愛爾蘭,迎接愛爾蘭公主伊索爾德到康沃爾作王后。在乘船去康沃爾的途中,伊索爾德受不了屈辱,要侍女布蘭甘特取出毒酒,將自己與特里斯坦雙雙毒死。但是布蘭甘特竟給出了愛藥。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墮入愛河。這時,船到康沃爾。
第二幕
伊索爾德與特里斯坦不顧布蘭甘特的警告,在午夜值馬克國王打獵之際幽會。這是歌劇史上最長的愛情二重唱之一。國王隨從梅洛特預感到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關系,并且建議國王回程。因此國王正好撞上兩人的幽會。特里斯坦也不辯護,只問伊索爾德,是否愿意以死相隨。梅洛特拔劍刺傷特里斯坦。
第三幕
特里斯坦的仆人庫爾文納將特里斯坦帶到布列塔尼自己先輩留下來的半破落的城堡中,讓后者養傷。特里斯坦雖然已神志不清,但仍在等待伊索爾德的到來。最后船出現在地平線上,特里斯坦在伊索爾德的懷中死去。這時出現了第二艘船,庫爾文納認為是敵人到來,便關上了門。這其實是馬克國王,他想成全兩人。庫爾文納拒絕讓他們進入。雙方開始打斗,結果庫爾文納和梅洛特傷重死亡。馬克國王看到特里斯坦已死,十分驚愕。伊索爾德在特里斯坦旁邊唱盡一曲《愛中死》('Liebestod',原文'Mild und leise wie er l?chelt',直譯:恬淡輕柔如同他的微笑)后悄然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