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gie
周末帶兒子去出席朋友寶寶的滿月酒,一群女人坐在一起,不可避免的聊到如何進行親子教育的問題。
兒子也是蠻帶勁的,聽我們聊著聊著,居然開始背起了詩、唱起了歌來。當場受到多位媽媽的夸贊,寶寶被夸后心情看起來也很不錯。
這個時候,從角落里傳來一位媽媽不一樣的聲音:“我不贊同過早教給寶寶那么多東西,會背幾首詩歌又怎么樣呢,他根本就不懂!”
現場氛圍有點尷尬,我反而很坦然,就如剛才大家夸寶寶表現很好時,我也沒任何異常的表現:
說完這句話,馬上微笑著對寶寶說:“寶寶你喜歡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對不對?”
我看到周圍的有好幾個媽媽都忍不住地點頭。
就拿背詩歌來說,通常情況下大概有以下兩種表現:
我寶寶會背誦很多首詩歌,我天天在家教他,寶寶快過來給阿姨背幾首;
我主張空白教育,從來不教寶寶背詩歌,他又不懂,我不強迫他;
不能否認的是,市面上確實有很多書籍,能夠讓我們提前了解到寶寶每個階段的興趣、愛好。當然,我不是純粹地學習后就先入為主,讓寶寶的興趣固化。而是了解過后,我們可以針對這樣的特性做一些準備,進而避免看到別人家寶寶喜歡做什么就盲目地進行模仿。
一開始我并不知道可以這么做,于是看到別的寶媽說繪本、蠟筆好馬上買了。買回來后才發現寶寶太小根本不會畫,好好的繪本被各種撕爛。我只好把看起來相對完整的繪本保存起來,直到他2歲過后,才拿出來給他畫畫。
大量學習育兒知識還有的好處是會讓你內心篤定,對育兒充滿信心。
兒子1歲多時,就表現出對數字的濃厚興趣,我開始通過多種形式引導他探索。2歲多的時候就懂得數100以上的數字、會認甚至會簡單的寫一些數字,更重要的是他會把數字和生活進行很好的結合。
現在他每天都知道自己的作息時間,幾點要出去玩、吃飯、午睡、睡覺......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概念,叫做成就事件思維。當我們嘗試相對成功的做好一件事情之后,自然而然會得到許多真心的夸獎,未來再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能相對容易做得更好。這樣的道理在小孩身上也是適用的。
就拿背詩歌來說,每次兒子背詩歌的時候,我會鼓勵他并詢問他:“寶寶,還要不要再多學一首詩歌呀?”
如果他說不要,我不會堅持要他繼續背誦。
背詩歌帶來的意義本身,遠沒有你與他的交流時愉快的氛圍重要。
我才想起來家里有一套玩具保齡球他非常喜歡,現在看到真實的保齡球,興趣馬上就來了。
我沒有猶豫,馬上買票讓寶寶嘗試玩了一下。保齡球很重,他根本就拿不起來,后來在爸爸的配合下,扔出去了一個球,簡直高興壞了。
因為太重,玩了一會兒他又不想玩了,我和他溝通清楚后,讓他陪我站在一旁看爸爸玩剩下的保齡球。
因為給了他足夠的發言權,現在他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個非常樂觀、外向、充滿好奇心的寶寶。
網上流傳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怎么樣才能讓自己的寶寶喜歡上閱讀?
回答者眾多,我卻被花時間的回答感動:請父母自己先成為閱讀愛好者。
比如說給寶寶買了許多的繪本,自己卻從不閱讀,還郁悶寶寶為什么不喜歡閱讀?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么要求自己的寶寶要做到呢?
這些原創你可能也感興趣哦: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寫了三百多篇原創文章,
從生長發育、輔食喂養到剁手指南、親子陪伴…
努力打造一個科學又實用的知識庫,
在公眾號下拉菜單中你能找到更多好文章。
永遠別忘了,
在育兒路上有我們陪你一起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