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鋼古建筑群的本來洞,央視探索發現頻道播放過本來洞的紀錄片,可見本來洞的名聲在外,因為首鋼廠區一直沒有對外開放,本來洞處于首鋼的維修保護之中,據說冬奧組委會進駐首鋼之后,首鋼廠區進行大規模公園化改造,石景山古建筑群對外開放指日可待。本來洞屬于石景山金閣寺諸多佛教洞之一,比如著名的孔雀洞,曬經臺等,只是發現很晚,2004年12月清理土方時才被發現,清代的古籍沒有該洞的記載,《日下舊聞考》一書記載:“石徑山孤峰特立,洞皆鑿而成,山有石經臺、普觀洞、普安洞、還源洞、孔雀洞諸勝。”唯獨沒有本來洞,所以推測本來洞很早就被埋了,造像為明代。洞內造像的尺寸不小,佛像的手勢竟然是鏤空雕塑,保存完好,洞內外摩崖上還有一些線刻畫像,留下古人的蛛絲馬跡,等待專家破解。旁邊的孔雀洞很有名,幾乎是石景山摩崖造像的代名詞,而造像的年代也是明清時期的,是一座罕見的立像。雙塔邨人老師說,孔雀洞外上方的吐水龍頭的造型比較老,可能是唐代的原物,要不是天翔指給我看,差點遺漏了,果然是寶貝,有點像石碑座赑屃,發現這個比看到造像還興奮,只嘆北京早期的野外石刻存留太少了,見到有點模樣的造像都跟寶貝似的。
2、八大處隆慶庵石洞造像,天翔帶我去的,山路有點繞,雙塔邨人老師有三探隆慶庵的文章,天翔有三訪隆慶庵的文章,我回來后就忘了這件事,連名字都忘了,現在趕緊記錄下來。造像在石洞外的上方,石洞內無像,旁邊有兩塊摩崖石碑,雙塔邨人的博客有記錄,石碑碑銘《翠微山隆慶庵莊彩圣像石記》,記錄太監趙江在1579年,在慈寧宮當太監。另一塊在1591年,在乾清宮當太監,皇上皇后身邊的太監與外界聯系如此緊密,一直資助隆慶庵,要是通風報信什么的,也很方便。
3、軍莊摩崖造像,這是去妙峰山香道或者商旅古道的殘跡,位于部隊管區,造像很小,風化嚴重,屬于不看也遺憾,看了也遺憾那種,也就是發燒友才托關系來看看,惦記了很多年,終于如愿以償,造像的帽子很特別,不是傳統的佛像,也不是菩薩像,可能是個高僧。
4、戒臺寺塔林附近有個山洞,這個洞具體叫什么名字無考,依稀記得戒臺寺附近有觀音洞。在自然山洞里雕刻摩崖造像,有一座石碑,也是天翔帶我去的,現在屬于塔林維修區,不對外開放,以后屬于戒臺寺森林公園的一部分,把石佛村和石牌坊古道連成一體,這些田野古跡都是重要角色,期待開放的那一天,屆時站在洞口可以俯瞰戒臺寺全景。另一處在千靈山北門入口,佛造像風化嚴重。
5、蘆井村和尚塔,古跡群組織的活動之一,因為在軍隊管區不好進,北京市重點文物,取名“和尚塔”,四座清代覆缽體塔,有一塊石界碑,上書“南
6、豐臺密檐塔,豐臺瓦窯村密檐塔(又叫桂峰香公壽塔),現在被圈在學校內,北京市重點文物,這個塔取名叫“密檐塔”,一看取名就不負責任,“和尚塔”、“密檐塔”反映一段時期的文保工作水準。因為在塔附近發現桂峰香公壽塔的石碑,所以把塔叫桂峰香公壽塔,后來建學校又挖到一些東西,并發現桂峰香公壽塔另有基礎,到底是誰的墓塔并不確定,這個地方又稱為亂塔寺,瓦窯村原有密檐式塔數十座,是京城里某大寺院的下院,埋葬很多有身份的大和尚,明代嘉靖年間密檐塔僅剩一座,維修后狀態良好。
1、首鋼古建筑群,本來洞、孔雀洞
2、隆慶庵
5、蘆井村和尚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