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來自火星的消息很多,其中一個就是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任務時間不是很多了。因為洞察號探測器的能量來源于太陽能電池板發電,而洞察號探測器遭遇了火星沙塵暴天氣,在它傳回的最后一張自拍照中,太陽能電池板積滿了灰塵。現在洞察號探測器獲得的電能越來越少了,大約只有剛剛登陸火星時的十分之一,為了節約洞察號的電能,接下來它的任務將僅專注于探測火星的地震波,不再傳回照片,也就意味著這張自拍照將會是洞察號探測器的最后一張照片了。如果沒法及時將太陽能電池板上面的灰塵弄走,洞察號探測器預計很快就會終止探測火星,在今年年末與人類失去聯系。
還有一個就是NASA的MAVEN火星探測器在今年2月份突然進入安全模式,并停止了所有其他活動。NASA表示,探測器IMU-1的常規電源循環后遇到了問題,隨后NASA的科學家無法與MAVEN火星探測器取得聯系。后來經過差不多3個月的努力,工程師最終解決了MAVEN探測器面臨的問題。
除了傳回壞消息以外,也有一些來自火星的好消息,或者是新的發現。這不,NASA就公布了好奇號火星車拍攝到的一個“超現實”的現象,火星表面出現了一塊很酷的石頭。在荒涼的火星表面發現石頭其實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畢竟火星極為荒涼、干旱,就像地球的沙漠或者戈壁灘地區,各種沙丘、巖石隨處可見,但是這一次好奇號火星車拍攝到的石頭卻比較特別。
一般情況下,那些石頭都是躺在火星表面的,有時候甚至會被一些灰塵所覆蓋著,好奇號拍攝到的這2塊很酷的石頭看起來很精致,而且還是違背了重力的結構,它們從塵土飛揚的火星表面向上延伸,就像是從地里“長出來”那樣。NASA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尖峰有可能是沉積巖中古代裂縫的膠結填充物,巖石的其余部分可能是由較軟的材料構成的,它們被侵蝕掉了,最后就形成了畫面中的那個樣子。
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同于其他的巖石,但是類似的景象在火星應該是不罕見的。此前好奇號火星車也曾經拍攝到火星表面有一個看起來像花或者珊瑚狀的物體,當時也有很多網友認為會不會是火星珊瑚生物的證據。當然,科學家表示那也只是一顆形狀特殊的巖石而已。
從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我們看到的火星是一個荒涼的世界,沒有一絲生機。雖然火星看起來很荒涼、干燥,卻有很多人認為火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NASA等航天機構希望未來能夠早日將宇航員送上火星。問題是,火星這樣的環境,真的適宜我們居住嗎?
如果直接將人類送上火星,顯然是沒法生存下來的。很簡單的道理,將我們送到沙漠地區生活,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氣溫就會急劇下降,我們要么直接餓死,要么直接冷死。畢竟沙漠晚上的溫度是很低的,同樣的,火星的夜晚也非常嚴寒。最關鍵的是,在火星沒有充足的食物,大氣中氧氣含量也極低,在這樣的情況下,理論上來說,我們是沒法生存的。
不過,當我們想要載人登陸火星或者移民火星,我們肯定是要提前做好一切準備,確保萬無一失。例如,我們可能會先發射一系列的機器人去火星打造一座火星基地,在封閉的火星基地內會有一個恒溫、恒壓的環境,溫度適宜,空氣成分與地球的大氣成分差不多,宇航員在基地內可以自由呼吸。除此之外,還可以讓這些機器人提前在火星開發水資源,并利用火星的水資源種植一些農作物,解決食物來源的問題。或者將火星的水分解,得到氧氣和氫氣,解決飛船或者火星車燃料的問題。
綜合來說,我們雖然沒法直接在火星上面生活,但建造一個火星基地或者火星社區后,我們還是可以在火星上面生存一段時間的。只不過在火星上面的生活,可能會與地球的生活不大一樣,例如在火星野外環境進行科考時,宇航員需要穿著宇航服才行。